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  相似文献   

3.
一日,乾隆皇帝和纪晓岚闲谈。乾隆皇帝问纪晓岚:“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首,能背诵吧?”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8,(3):51-51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砷,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砷?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砷,甚至不辨是非?  相似文献   

5.
《纪晓岚吟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古代历史故事,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巾必须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间里吟唱出绝妙的“秋泣独钓”古诗,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6.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7.
围棋死活题     
乾隆38年(1773年),风调雨顺,国富民丰,天下太平。乾隆皇帝下诏,收天下遗书,开“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有人推荐纪晓岚(即纪昀)为总纂官。当年纪晓岚已经50岁了。乾隆皇帝打算试一试纪晓岚,看看他的才能,然后再作决定。  相似文献   

8.
清人张伯行,为政清廉正直,被百姓尊为“清官”,他所写的《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虽云交际之常,廉操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八个“-”字,将张公清正廉洁赫然纸上。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板在一幅画上曾题道:“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其“-”字用得如数家珍,读来十分亲切。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江上有一渔船,即令身旁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略思片刻便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饰一仰一顿…  相似文献   

9.
纪晓岚从福建回京,就任左春坊左庶子,一年后又晋升为内阁学士,深受乾隆宠爱。这年除夕,乾隆邀请纪晓岚共度佳节。乾隆看着内廷的几十盆寒梅正初绽花蕾,感慨道:“老翁秋枝看梅花,唉!青春已过。”纪晓岚见皇上颇怀伤感,便想让皇上高兴起来,忽听宫外爆竹声声,随即应道:“儿童侧耳听爆竹,噢!又是一年。”乾隆一听,觉得对句意境全新,充满向上的喜悦和向往,便高兴起来,夸奖道:“爱卿真是锦心绣口啊!”纪晓岚自己画了一幅扇面画,颇为得意,常常带在身边,有一次被乾隆皇帝看到了,他也十分喜爱,便索要,并让纪晓岚再题写一首诗在上面。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科普性质的文言文《河中石兽》,记载了沉入河底的重物(石兽)在水流作用下慢慢逆流而上的故事。写了这篇难懂文章的作者名叫纪昀,是一个清代的老头子。不过语文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会与时俱进地提示一下: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铁嘴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啊?里面的主人公纪晓岚就是纪昀嘛!怪癖习性成传奇拜当初张国立、王刚和张铁林组成的铁三角所赐,乾隆皇帝、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君臣斗智故事深入民间,提起纪大烟袋,观众本能地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纪晓岚很有才华,乾隆皇帝总想出题为难他一下。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武帝君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对联随处可见,可是从没有见过吟咏他夫人的对联。联命你即刻撰写一副对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相似文献   

12.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乾隆皇帝带臣子到郊外踏青。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乾隆不觉兴起,命纪晓岚当场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要嵌上两个春字。纪晓岚略加思索,即脱口而出: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纪晓岚吟诵“春”字诗  相似文献   

14.
对联谜 据传,有一回乾隆皇帝和众大臣猜谜语,纪晓岚用对联的形式制作了两条谜语:  相似文献   

15.
趣味语文     
1.下面是悬挂于某名胜古迹处的一副祖联: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土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副楹联咏赞的是谁?联中提到了他写的一部名著,叫什么名字?联语里有一个通假字,清指出并说明。再请你用一句话(不超过30字)概括俄语内容。2.清代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筑了座书斋,请大学者纪晓岚题匾。纪晓岚深知和父子胸无点墨,又见书斋廊外满篱疏竹,新苞丛生,遂触动灵感,为题“竹苞堂”三字。和砷大喜,称其“雅致清高,妙不可言”,遂令镌刻,嵌于门首。后乾隆驾幸,指着匾额笑道:“爱卿上当矣。…  相似文献   

16.
一次,乾隆皇帝见到一只竹篮,问纪晓岚:“此物何用?”纪答:“盛东西。”乾隆又问:“何不盛南北?”纪解释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南北水火无法盛。东西是木金,所以盛东西。”这个故事,旨在表现纪晓岚敏捷的才思,不一定真实。这里所说的盛“东西”而不盛“南北”的问题,是一个与“东西”一词的由来有关的问题。“东西”这个词比较特殊。“东”和“西”都是  相似文献   

17.
一、清代乾隆皇帝的宠臣和坤筑了座大书斋,请大学者纪晓岚题匾。纪晓岚深知和坤父子胸无点墨,又见书斋廊外满篱翠竹,新苞丛生,遂触动灵感,题下“竹苞  相似文献   

18.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这一联,拆字而成,堪称绝对,一向为人所乐道。大凡这种名联,总会附会到名人头上。关于这一联的出处,便有种种说法。一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舟过处,见两岸群山绵延,树木葱翠,便想出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随行的纪晓岚才思敏捷,径以水乡人家暮色中的炊烟对之:“因火生烟夕夕多”。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11,(2):52
乾隆皇帝十分赏识纪晓岚的才学,经常与他对联为戏。一次,乾隆出上联——两碟豆;纪晓岚对道——  相似文献   

20.
乾隆皇帝平日国事繁忙,日理万机,每到休闲时就找一些学识渊博的王公大臣,到御花园陪他论古道今,饮酒作乐。一天,纪晓岚和刘墉一起在御花园里陪乾隆皇帝。纪晓岚问刘墉:"你们山东的萝卜最大的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