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的英国杰出女作家奥斯丁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将长期处于边缘和劣势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表达出自觉而明确的女性意识,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真正的女性文学作品乏善可陈,但"十七年"的女性文学创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鹃的《百合花》和宗璞的《红豆》等。"文革"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关于性别的体验与表述在整体疏离中仍然有着潜在的表现和认同,一些女作家在万马齐喑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潜在写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张烨、灰娃、周陲、赵哲、柳溪等。应尽可能勾勒出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全貌,在有限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辑佚"工作,"这才是一种既不失思想文化的超前性又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把女性文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中,使大学语文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增加一个女性主义视角。把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教材编写,改变无性别色彩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教学法进行颠覆性文本阅读,通过增加性别视角实现多元化、多维度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婆媳叙事研究中,十七年时期的婆媳关系书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泛政治化的文化氛围中,十七年文学以革命道德为核心建构了新的家庭伦理体系,家庭成员的关系高度政治化,婆媳矛盾被纳入到政治斗争中展开叙述。而建国后女性社会角色及自身价值体现层面的转变,改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媳妇成为与婆婆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新型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十七年时期的婆媳关系书写具有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性别意识的初步觉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对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关切同情,以个人经历和独特感受为情感主线结构作品、自叙式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勾划了五四--中国女性文学的首次崛起轮廓。  相似文献   

7.
从女权主义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女作家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但女性作家在融入整个文坛合奏的过程中,的确还触及到了女性的某些特殊问题。在时代的开放态度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触发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份女性文学大量采用程序化的叙述模式,以适合大众阅读水准,女性形象表现在经济地位上的角色弱视、在社会进程中的角色退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媚俗的态势,女性角色有弱势倾向,这与现代社会女性解放和女性自主意识提高相悖,因此,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女性形象,不可忽视女性文学的风骨.  相似文献   

9.
从宗璞“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家开始以女性作为书写对象,书写女性获得解放后,开始从自我出发,自己选择道路,自己决定命运。但是,将“女性意识”放在“十七年”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意识”就显得有些无力。本文拟探讨宗璞小说在“十七年”时期对女性意识的书写及其缺失。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阶段。本文在简析其历史传承脉络的基础上,挖掘女性意识表层下的“淮女性”特征,着着探讨其在多重主题中的潜在状态,辨析“淮女性”主题对女性心理、命运、社会地位的关心、思考以及社会效应,并对“淮女性”特质在十七年女性创作的语言网络、叙事视角取材角度等同表现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无论是陈染们的疏离现实图景、沉溺于自我世界,还是卫慧们在开放中对自我欲望的暴露,她们的写作姿态都注重凸现女性性别意识,从而构成了对男性主流社会的背离与颠覆,并深化了文学对人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处境的多向度的关照与表现。  相似文献   

12.
“女性文学”揭示了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征;“女性批评”力求批评的“性别公正”;“女性写作”是女性重新命名的话语实践;“女性文学理论”凸显了理论上的性别烙印;“女性文学研究”实质上是对文学的一种性别分析。借鉴女性主义关于“社会性别”的理论和方法,将“性别”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运用于文学研究,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以“革命”和“救亡”为主题话语的三、四十年代,少部分女性作家承袭着五四传统,创作出富有“性别批判”内涵的作品。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与解构和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与剖析三层面。她们在文化夹缝中进行性别抗争,为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师范院校中,女生所占比例历来较高。她们大多未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正常的生理卫生及性别知识教育。带着源于家庭、传媒及社会各方面对女性性别角色定位的陈旧观念,在现实中遭遇着种种冲突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不仅有益于女大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更好地参与社会。更由于师范院校学生的性别意识、社会角色定位和人生选择,还会以教育的名义,通过教育的渠道而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的发展。因此,开设女性教育课程,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实施性别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代女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当代女性虽然已从古代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挣脱出来,但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始终没有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所以,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增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促进女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五四女作家群体在她们的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体现在三方面:对旧家庭制度压抑女性的抗议,对新旧交替时期女性困境的揭露,女性群体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女作家从社会派定的传统角色中挣脱出来,在文学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群像。从创作实际可以看出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发生了嬗变。冰心一类的作品中出现的是以温情主义为主的温婉、清澈、纯净的淑女;冯沅君、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载轨的叛女;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我们可以看出其间表现出的女作家关于女性、婚姻、恋爱观的变化,也可以窥见这些各有思想、追求的女作家的作品,不仅在总体上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在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位著名作家.她的创作实绩有力地丰富和推动了英国女性文学传统的发展.论文从创作视角、两性关系、生存价值、文本实验等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多丽丝·莱辛对英国女性文学所做出的不懈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蔚为大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女性文学达到空前的繁荣,但同时,由于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商业化炒作的侵蚀等诸方面的原因,女性文学中亦出现了被称为“躯体写作”的不良现象,并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促发人们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社会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开始在女性独立意识和价值观上进行探求。一代文化先驱的最初觉醒确立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基本主题,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女性文学的必然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