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时期,统治者重视马政,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马政制度。从马政的两个主要方面——牧马和市马可以考察北宋时期的马政制度。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马政与养马高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养马业发展有军事、政治、交通等多方面因素。马匹对于国家的强弱盛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统治者大修马政,鼓励和支持养马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的变革,汉代的马政有几次大的波折。  相似文献   

3.
自公元970年北宋建立至1127年结束,其存在的一百六十七年间夷狄威胁相伴始终,因此政府重视马政建设,并对马政之保马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文章主要从北宋保马法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和历史评价三个方面予以浅论.  相似文献   

4.
“马政”是“掌王马之政”的缩语,出自《周礼·夏官·校人》。马,《说文》、《释名》均音训为武也,马与武事有密切关系,故养马用马被称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周礼》中有很多淡及马政的条文,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有关马政的制度。“天子有十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每厩为一闲。校人具体负责掌管马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  相似文献   

5.
<正>辽朝的畜牧业,为其社会经济的主体,养马业则是辽朝畜牧业的核心。故辽朝历代统治者一向极重视马政。辽朝养马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辽的强盛,加速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对辽朝和北宋近二百年的和战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一历史问题,略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是古代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历代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无不重视马政。固原历史上的养马业——马政,一方面与其地理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原安危关系密切。本文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固原马政始于周秦、盛于汉唐、持续于明、衰于清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是伴随着中原政治、军事与边地战争关系而发展和兴衰的。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初期,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军权高度集中的兵制、财权高度集中的财制和政权高度集中的政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对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长期处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明代,马政为一朝之重,因此明政府在全国采用官养、民养相结合的牧养方式。在辽东边地,则建立了行太仆寺、苑马寺等官方机构来管理这一地区的马政、孳牧马匹。但随着明代中后期马政败坏,明朝在辽东的养马方式、行太仆寺、苑马寺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宋代马政中,市马分为四种方式:券马、省马、马社和括买。其中"券马"由于实行时间不长,受到学界关注也较少。本文从《文昌杂录》卷二中关于吴安持转官的条目出发,对北宋时期"券马"制度的内容、利弊、兴衰和管理等进行了考察。同时也辨析了吴安持官职变迁的来龙去脉,及其官职变动与"券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明代马政制度的变革,南京太仆寺由官牧转向民牧,由有马无银变为有银无马,南太仆官员与牧养军马相关的职事日益减少,这为他们热心滁州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保障。南京太仆寺在营建景观、文学雅集、编刻文集及捐修教育设施等方面为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王朝自建国以来,统治阶级一直都很重视西北边境地区的治理,而马政的实施则是其极为重要的强边御虏手段之一,也是明王朝历代君臣所共有的治边观念。在马政中,官牧和市马两种方法并行不悖,一度使明朝边备充裕;而到后来,由于所用非人,豪强侵夺,马政遂而衰败。马政制度从确立、实施、发展再到完善和逐渐衰败,既是明朝边疆安危的变化表现,也是明王朝整体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论五代马政及其与军事、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所致,马匹不仅是重要的军事装备,也是交通、通讯、侦察、运输的最好工具,尤其在古代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曾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马政系统,从而保证了装备和训练骑马的充裕马源,而精锐的骑兵部队在唐王朝开拓疆土、扫平诸雄,建立强大繁荣的封建王朝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中唐以后,唐代之马政遭到严重破坏,马匹缺乏,影响到五代时  相似文献   

13.
唐代国家监牧养马之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这一点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民间养马业也曾得到充分发展的事实,却被忽略了。王应麟在评论历代马政制度时竟说,“牧于官而给于民者,唐也”,根本抹煞了唐代民间的养马业。而且,对唐代前期有关民间养马的政策,连学问渊博的司马光也搞不清了,因而造成《资治通鉴》记载中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晚清在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的煎迫之下对马政先后进行了传统的整顿和近代的改革。同治年间发起的传统整顿在马政的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建设上毫无建树,加之马政官员的因循亵玩,"搜军实""挽颓风"的愿望落空;光绪末期新政大潮中的马政近代改革在机构、制度乃至理念方面努力与世界同步,却由于财政的极度困顿、官僚整体性的麻木不仁和科技的发展而导致的马政日趋被边缘化等不利的外在环境的牵扯而流产。  相似文献   

16.
"代马丞印"目前有官印和封泥共11品,数量较多。与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代马丞印"相印证,以及从文献学角度考证汉匈关系及代国封域,认为官印"代马丞印"断代不应为汉初而是秦时印。秦在盛产良马的边郡设有马政官署,以备军用。代马是战国时期北方良马,半通印封泥"代马",与官署"家马"半通印相似,均为上下结构、日字格二字印。"代马"为秦官署名称,设在良马产地代郡。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政制更动频繁,国家政权借助以土豪劣绅为主体的乡村基层人员逐渐强化对乡村的控制,在制度上赋予他们各种特权。文章拟对国民党县区以下基层人员进行制度分析,从这一视角去透视国民党乡村政制的反动性、腐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宋词>中的北宋词入手,通过分类列举的方法分析了"了"在北宋词中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考察了北宋时期"了"的语法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明代西北马政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政,是中国古代封建国家对官用马匹的采办、牧养、使用等诸多方面所实施的管理制度.在封建时代,马匹不仅是当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主要畜力,同时也是驿传交通特别是军事战争的重要工具.所谓“功战之际,马功居多”.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无不十分重视马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