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贫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意义入手,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行为现状,分析贫困大学生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寻求加强贫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措施,增强高校大学生责任教育和贫困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要立足于物质解困和精神解困两个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实现"重塑他们"的要求,这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问题的良好策略.本文论述了开展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的策略,提出了较为有效的教育环节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与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各级政府和高校都在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资助与教育体系而努力。面对贫困大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及贫困生自身都是帮助与教育的重要主体,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理性分析与看待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的问题,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宣传贫困大学生的励志事迹,营造良好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行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必须面对挑战,准确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趋势,积极认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寻增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开辟有效的教育途径,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前受教育的最后一站,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以重庆市5所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学历与专业知识及技能、专业设置、就业政策以及专业实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高校因素。在探究贫困大学生就业高校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层面提出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建立的"奖免补助贷"五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在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发展多种助学模式,改革与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体系,逐步实现高校贫困大学生动态数据管理,进而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未来发展。文章探讨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并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冲突,即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与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缺失,对安全感的渴望与焦虑抑郁的情绪,对归属和爱的渴望与自我封闭的孤独感,对自尊的渴望与内心的自卑。  相似文献   

13.
对200名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农村,比例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0%,特困生约占6%。贫困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困难和心理伤害。经济困难表现为生活费短缺、交不起学费、完不成规定的学习计划等;心理伤害表现为忧虑、自卑和封闭。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从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鼓励勤工俭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给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常见的不良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2):117-119,134
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有关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贫困学生群体常见的不良心理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能否妥善地解决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大学校园和谐建设的重大问题。在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对贫困大学生也要有新的定义,大学生的贫困不能再只是体现为物质的贫困,应该还要加上意识或者说是精神方面的“贫困“。本文就从大学生精神方面的“贫困“这种新的“贫困“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及地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加大,如何辨别、资助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把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提高自主资金的使用效率显得日趋重要。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以期提高资助对象的明确性和资助资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问题目前已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些高校在助学解困工作中偏重经济资助,忽视了思想教育,本文从帮思想、帮生活、帮学习三个方面探讨对高校贫困生有效的帮扶。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西部地区四所民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方法统计分析,探析贫困生的人格特征及其成因,发现民办高校贫困生群体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等方面与非贫困生群体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贫困生群体内部,人格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级等结构性差异.认为应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教育干预,从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高校助学工作的投入剧增,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助学工作体系成为所有高校助学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贫困生群体特点入手,提出构建助学工作“他助、自助、互助”的立体格局,为贫困生化解经济困境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完善人格、重建自信和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进我国贫困地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贵阳市5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分层次随机抽取150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贵阳市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多维的角度出发,反映出了影响我国贫困地区高校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