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探究以实验为载体,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开发创新资源是物理探究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自制“听话的电池”“曲线运动产生条件的判定”等创新学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其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金鑫 《广西教育》2014,(45):112-112
正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结果,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感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实验让学生由对知识的积累变成了对知识的探究与生成,由"学物理"变成了"用物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学中学具的设计与制作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很多物理实验都需要用到各种实验道具,学具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学具的制作与设计逐渐成为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必不可少的实验装置,其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展开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学具设计与制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卫会峰 《考试周刊》2014,(42):147-148
物理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乐趣,培养创新精神,主动获取知识,从实际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联系实际。培养各种阅读能力,体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灵活运用观察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爱上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在疑问中学习思考;增强记忆能力,掌握好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5.
学具可以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材料 ,是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凭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 ;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巧用学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使学生敢创新、乐创新、会创新 ,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那么 ,如何使学具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应有的创新作用呢 ?一、学具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朋友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 ,好奇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使学生理解向心力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着重分析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用向心力演示器探究向心力大小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案,并创新制作了实验装置进行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现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谈几点看法及做法。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学习、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事物和适宜的学具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运用学具解决数学问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提高。因此,中学物理老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在课堂进程中的安排,对物理实践的课堂设计应当进行创新。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创新实验设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童刚 《学苑教育》2020,(6):75-75
体验式学习也称行为学习,是指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立昌 《新疆教育》2012,(3):14-14,12
在聋生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突破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引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困难,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实验的课堂;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给聋生一个探究的课堂;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给聋生一个感悟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聋生一个创新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学具是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使用的工具,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脚手架.学生制作学具作为探究活动的支撑,其过程是让学生取材于生活,突破课本实验器材的界限,内化课本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主动收集信息和材料,根据已有知识对信息与材料进行分析加工,锻炼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杜文浩 《广西教育》2012,(38):81-8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生搬硬套课本知识,课堂必然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只能使学生感到厌烦。而创设条件,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就能激活课堂,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初中物理实验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实验内容都比较贴近生活,可以就地取材来开展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4.
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增强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出物理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受此启发,我们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环节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自主创新实验教学法。根据此教学法开展初二学生实验课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实验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真正贯彻物理学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结合教育“双减”政策的同时也融入创新实验教学的优化方法,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实验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能增强其创新和创造意识、探索和探究能力,在素质教育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偏重强调第一个方面,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升级和创新,发挥物理实验课堂在培养学生科学、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围绕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它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许多物理现象都可在生活中捕捉到。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想像物理现象。另外,初中物理的实验大多数是演示实验,虽然新版教材增加了学生分组实验,但毕竟不多。物理学具的推广,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一、学具的使用,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到了初三,有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几乎没有了。电学是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的,削弱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使用学具,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寓学习于活动之中,使学生重新建立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倪亚清 《物理教师》2008,29(3):13-14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使物理创新式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活、乐、动”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究是研究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创新的思维习惯。在高中物理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在实验领域里寻求探索和突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物理实验呈现出不断探究、创新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举例说明教师在课外如何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蕴含着极丰富的探究、创新教育内容,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极好的途径。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探究、创新,能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从物理走向生活。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关键是将物理实验与学生心理特征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有效实施三维目标。初中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