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多元评价的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多无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以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为背景,对学生实践能力多元评价做了研究,在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元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学生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体系的要素,并对学生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体系指标作了设计,在个案应用中收到预期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及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能力目标的宽泛,传统的教育评价日趋虚化,对能力评价的模糊以及操作中的随意性和形式化使规范学生能力评价成为必然趋势。采用多元能力考评体系就是要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绩、实践水平、身心素质、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徐小惠 《职教论坛》2012,(11):47-48,51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阐述了高职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讨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评价指标的制定,同时也要重视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后的反馈等内容。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对体育院系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力求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工程专业教育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体系包括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并对各个类别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学生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和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在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方面提出面向交通工程实际,科学设置培养目标;以针对性的工程实践训练与互动反馈机制相结合为主要培养方法,达到交通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与交通工程教学体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传统的原有中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教学评价改革有效进行的瓶颈.从而加强从理论上、实践中探索构建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的中职学校学前教学评价体系是目前实现其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率目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发展的不只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初级阶段的理性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抓好数学教育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具有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后,能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并将复杂问题具体化,逐渐形成有条不紊的判断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在起步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增加各种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训练,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发展方式,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NAEP阅读能力评价框架之评价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美教育进展评价是美国唯一一项全国性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它依据课程标准建构各个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框架,对全美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估,以监控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NAEP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包括阅读能力评价的内容、工具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对NAEP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可借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阅读能力评价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在技工院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等综合职业技能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实践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本文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层面来探讨其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体系的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师范专业认证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枣庄学院化学专业立足教师教育特色和区域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重塑育人环境、重构课程体系、重组实践活动、重建‘三讲’模式、重设第二课堂”这“五重”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建设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瓶颈,切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几位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论述,比较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异同,提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本文认为,交际能力的四要素不是并列的关系,语言能力是基础,没有语言能力其他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就是无本之木。最后本文认为应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扬弃:第一,应客观认识传统教学法中的失当之处,全面发展四会能力;第二,应有针对性地训练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之外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来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长期探索和研究,我国学者尤其对国际能力、全球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比较感兴趣,但这三个术语在高教研究领域的混淆现象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这三个术语的概念、理论框架和测评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剖析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术语的混用问题讨论了三者是否可互用和如何选择使用.结论认为国际能力、全球化能力可能不适合中国;跨文化能力可使用,但仍需调适,加入"东方视角".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begins by drawing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curriculum” and “programme of study”, and goes on to show that curriculum reform involves much more than simply rewri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The reforms that are presently sweeping across education systems throughout the world qualify, in many cases, as true paradigm revolutions, given the magnitud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n objectives-based to a competency-based pedagog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complex nature of a situated approach to competence by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a number of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situated action/cognition, distributed cognition/intelligenc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nd enaction. The value of a situated approach to competence is that it goes beyond an objectives-based pedagog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corporating the best of what it has to offer. Original language: French Philippe Jonnaert (Belgium) Doctoral degre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é de Mons; formerly,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de Louvain-la-Neuve in Belgium and the University of Sherbrooke in Canada;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René Descartes, Paris 5-Sorbonne; he is currently a full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Montréal (UQàM); director of the Observatoire des réformes en education (ORé); and consultant to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n issues related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mail: philippejonnaert@yahoo.ca Domenico Masciotra (Canada) Doctorat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UQáM and completed post-doctoral studies at the Massachus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is a researcher for ORé and consultant to the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du loisir et du sport (MELS) of Quebec. E-mail: masciotra.domenico@videotron.ca Johanne Barrette (Canada) A graduate student in a doctoral programme of educational studies at UQáM; her dissertation concerns informal and tacit learning acquired through practice in business settings. She has worked as an educational consultant fo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 as an adult education teacher; as a project manager in charge of a number of Quebec-based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ies in the workplace; and is currently a researcher at ORé. E-mail: barsav@sympatico.ca Denise Morel (Canada) Denise Morel holds two master’s degrees: in philosophy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and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oncordia University, Montreal); has worked as a teacher, educational consultant and analyst for the English Montreal School Board, and as a part-time lecturer at Concordia University; has participated in several programme development projects for the MELS of Quebec, and collaborates with ORé. E-mail: dmorel@emsb.qc.ca Yaya Mane (Canada) Holds a doctorate in educational studies from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has taught at the Institut supérieur des sciences de l’éducation de Guinée (ISSEG); he is presently a lecturer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a research officer at the Centre interdisciplinaire de la formation de la profession enseignante (CRIFPE) at the Université Montréal;, and a researcher at ORé. E-mail: yaya.mane@umontreal.ca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对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回顾过往的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这两种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先要对“素质”这一概念作前提性的澄清。本文提出将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分为核心素质与扩展素质,核心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其主要成分是先天形成的;扩展素质是在人的核心素质基础上,通过适应环境、社会教育来形成和发展的。素质教育在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特点。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与主体性是一致的,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主要由社会因素决定的“扩展素质”的发展依赖于主体性的“核心素质”;其二,在“核心素质”内,不仅要发展智力而且要发展人格和体能素质;其三,在“扩展素质”内,要打破工具理性的统治地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则有助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及交际准则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尽量少犯语用错误,从而避免语言表达不得体和跨文化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7.
从分类、共性、差异三个角度对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语用能力与翻译能力都是通过研究使用中的语言来分析人类的交际行为;都注重语境分析;都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重要的分析参数。二者差异之处在于,语用能力侧重言语行为的推理,翻译能力更关注语言分析之后的跨语际再现;语用能力分析语言与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能力则更进一步关注其后续的语境重建能力。语用能力对翻译能力的构建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素养的来源、构成、特性的揭示和阐述是全面深刻认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且其本身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就其来源而言,人的素养来自遗传(基因、天性、天赋)、环境(文化、制度)、教育和自我教育;就其形成机制而言,乃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这其中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从社会学角度讲,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从心理学角度讲,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从行为学角度讲,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行);从认识论角度讲,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素养具有内在性、综合性、广泛性、稳定性,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交际能力是社会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外语教学的目标。然而交际能力是以母语者的语言能力为标准的。在跨文化交际非常频繁的今天,这个标准显得不太合适。本文提出了把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标准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对加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研究生课程讲授和研究生论文指导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从研究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四个方面探讨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