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荟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4):101-106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但并非所有的拒绝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拒绝。虚假拒绝在汉文化中频繁出现,可以说是拒绝言语行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为了了解邀请真诚与否,顺应汉文化的礼节和习惯,人们往往会在别人发出邀请时实施虚假拒绝。虚假拒绝具有隐藏真实意图、试探对方态度、促进入际关系和谐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虚无主义是人对现实世界不断否定、批判达到的逻辑后果.它不仅包括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批判而造成的世界的虚无化,也包括哲学在否定之后于"虚无"之上重建"真实世界"的努力.西方哲学与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在这种紧密的关联中,虚无主义依据内在逻辑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谈实践的幸福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下,有着非人境遇的劳动者没有幸福可言的事实,从劳动之维为人类在实践中获取幸福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劳动与幸福的内在联系,探求实现或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5.
“真人”与“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在学界已成定论。但是“真人”非“真”人,而是对人之“真”的悖逆和超越。孙楚傲视权贵的真性情,对妻子和友人的真情义,其赋作中散发出来的真美感,以及他在颂赞奏书中表露出的真志向,均表现出晋人孙楚作为“真”人而非“真人”的精诚之至,其言行举止本身是对庄子之“真”的真切实践。  相似文献   

6.
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存在人为性较强、与现实情景相距太远的缺陷,准实验设计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实验.能较好的反映现实环境和体现研究的生态效度。而准实验设计的松散。实验控制的不严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难以避免,现代研究工具的发展和统计技术的进步正在增进和改变着这一现状,在心理学对其研究质量不断提升的进程中,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在规范意义上具有向善性,其目的与行动内在统一,相互构成,是人类追求美好品质和美好生活的根本行动。教育实践及其目的是终极的,具有合目的、合理性和合道德的根本品质,是规范性的价值行动,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技术行为。现实的教育活动惟有成为追求美善生活和培育优秀人性的行动,它才是实践。当前教育的工具化、程式化和技术化,把教育降格为训练工具人的生产过程,使得教育行动失去理性原则的规范和伦理品质的限定。回归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善的、理性的伦理行动,成为以终极目的为原则的实践。这是我们最为急迫的对真正的教育的希望和呼唤。  相似文献   

8.
人体周围传感器共同组成的体域网(BAN)可实时观察并记录人体运动、休息等正常活动时生理参数的变化。对人体运动带来的信道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是扩展体域网络应用的重要工作。采用两步法构建运动人体信道数学模型。通过电磁仿真得到人体跑步中连续9个动作模型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学拟合得到人体连续动作的累积分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人体跑步动作会改变路径增益,但不会影响信道稳定性。运动中信道增益遵循正态分布,可将衍射等效应认为是乘以变化的统计随机量。而峰值路径的出现时间总体呈逆高斯分布,为直射基频分量与高频分量叠加的结果,实务中须对此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W.Schommers在《时空与量子现象》一文中通过引入量子论的新表象,把时空视为物理实在过程几何描述的辅助因素,物理过程不是发生而是被投影到时空中。变异、自然选择和进化等概念可以在量子水平上得到描述。波粒二象性、测量问题等具有了新的含义,实在由诸如动量和能量之类的变量来描述,时空描述只是实在的图象。实在的对象与过程通过与我们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得到表象,时空现象从属于知觉器官。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老子哲学的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目的的终权关怀。老子着重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存在的根据,其立论的最根本动因乃是对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鸿沟所进行的广泛考察和深入思考,并以自然之性作为人的存在的终权依据和价值归依。通过对自然之性的异化与回归纳深刻分析,老子哲学提出圣人人格建构的人生修养旨趣,对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中国的文坛集束式地推出了真正生态意义上的动物小说,这些小说都表达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思想:不应单纯地将动物视为有异于人类的"他者",而应将其视为是与人类一样有生命、需要平等对待的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作品建构一系列生态灾难意象,警示人们对自然的关怀和对动物的热爱,并且在对狼、獒、虎等自然动物原始野性生命形态的展示中,激起我们对人性弱化和丧失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经验概念是詹姆士真理理论的基石。詹姆士将经验看作是人与环境相互联系的中介,是变动不居的,而将真理看作是经验内部的一种关系,真理是在生活中形成与发展的,也是不断变化的。詹姆士同意理性主义者关于真理是观念与实在相"符合"的观点,但他的符合不是心灵对独立的实在的复制,而是一种起引导作用的工具,即真理能够将人们由经验的一个瞬间引导到其他瞬间上去,从而产生实践的效果。真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真理的证实过程,真理和证实是同义的。  相似文献   

13.
人性未善,待教而为善,这是董仲舒思考教化何以可能的逻辑起点。在他看来,"未善"的人性是个"质朴的东西",它包含着潜在的"善质"和"恶质"。教化在潜在的"善质"和"恶质"向现实之善恶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使潜在的善质转变为现实之善,另一方面抑制潜在的恶质转变为现实之恶。而这个"未善"的人性对应的是广大的"中民之性",教化好这一部分人,对于大一统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权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社会属性为本质的人的基本权利,它既是一种观念和制度,也是有关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人权的真正构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多有波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通行于世界的全球化社会运动构成了中国人权建设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了中国人权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制约着未来中国人权事业的路...  相似文献   

15.
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它是变革现实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力量。实践批判把实践作为批判的对象和手段,即用革命的实践活动去批判现存世界的各个实践领域。广义上来讲,立足于现实世界而又指向未来的各种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具有重大历史功绩和意义的伟大实践活动,都是对现存世界的一种革命性的批判。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取向是要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的自然意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自然意图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在历史中自然世界与自由世界的联结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但由于康德缺乏对人的劳动实践能动性的真正理解以及缺乏现实的人类社会性的环节作为联结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真正中介,使其自由世界的实现缺乏现实的前提,因而带有很强的天意论色彩。  相似文献   

17.
无穷小与无穷大都不是数,但它们却使得数学变得更加精彩,因为它们使人的思想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当把它们都看成“数”的时候.便有了超实数。在此基础上便诞生了未来的分析学一非标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有一个思想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肯定人的生活是理性的生活、人的生活需要对生活的"觉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观念。这个观念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条件下,都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人们的生活确实需要理性地思考。这样的思考,既有益于人们编织合理的生活蓝图,也能够帮助人们获取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话语的理解,就是对语义的理解。认知是一个哲学因素,引用哲学因素到语言学研究领域,是人类研究语言学的一大进步。所谓认知语境,就是客观世界和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人的知识。认知语境不仅有助于对话语本身的理解,更能清楚地表明交际意图。所以,离开认知语境的语义理解一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20.
恶既是现代语言,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恶是由物理性的人性所自发产生的一种情感,即厌恶、恶心。由厌恶的动作逐渐形成恶人、恶事等恶的观念。恶的行为主体是物理性的实体即人性。厌恶的对象便成为恶。面对相通的对象,共同的主体自然产生一致的感觉或立场,形成普遍的恶的观念。古代儒家的恶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观念。恶是真恶。西方哲学思想中的恶的概念表达了行为个体的理性的认识和判断。它具有相对性。恶非真恶。原始儒家之恶显然区别于西方人之恶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