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博物馆和后现代主义都产生或发展于反传统、反现代文明的20世纪6、70年代,社区博物馆的不少特征或多或少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社区博物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生态博物馆、整体博物馆、部落博物馆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也被视为社区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区博物馆,西方的社区博物馆将视野投向了历史文化与空间合二为一的社会体文化和亚文化。中国具有发展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土壤,整合古代会馆和宗族祠堂文化,以全新的社区博物馆理念,在具有较高文化自觉度、文化较为丰厚、文化空间纵深足以支持其化解各种外来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博物馆走园林化的发展道路,不失为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门庭冷落局面的有效办法之一。这也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博物馆与公园具有共同的性质与职能从博物馆与公园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两者具有共同的性质与职能。首先,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辞海》关于公园的定义虽没提这句话,但众所周知,公园事实上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民族学、博物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期望,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博物馆自身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要求,历史地审视这一事业发展的历程,将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教育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产物。面向 2 1世纪 ,提高博物馆学教育水平 ,培养博物馆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一博物馆现代化历史进程是 1 9世纪末开始的 ,到 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 ,博物馆学者称其为第一次博物馆革命。所谓“革命” ,实际上是博物馆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的一次变革。博物馆开始从封闭的、自省的奇珍异物的收藏所变成“为公众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机构 ,从图书馆、研究所的婢女 ,变成真正承担社会开放历史责任的主人 ,博物馆成为具有重要公益性的社会产品。这种博物馆性质…  相似文献   

6.
鹿璐 《北京档案》2022,(10):50-51
<正>“博物馆”是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舶来概念”。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位于埃及亚历山大的缪斯神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不局限于神庙之中,2007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博物馆定义在博物馆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不同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初期,博物馆定义侧重于说明博物馆的业务特点,如博物馆工作对象和具体业务活动,将博物馆与其它类似的社会组织区别开,从而确立博物馆的社会位置和工作范畴。当博物馆数量增加、门类增加、业务内容丰富繁杂时,博物馆定义侧重于对博物馆本质特征的把握,以使表现形态各异的个体博物馆能够聚合成为一个社会部门,并使博物馆能够认识和坚持普遍性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任务,保障博物馆获得必要的工作资源。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再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半叶 ,博物馆是在革命与战乱中曲折前进的 ;2 0世纪后半叶 ,博物馆是在和平与发展中迅猛发展的。博物馆的理论研究也是如此。 2 0世纪后半叶的五十年间 ,对博物馆自身规律的研究 ,对博物馆与外部关系的研究 ,以及在这两种研究之上的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研究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开始走上自觉的、理性的轨道。但是这些 ,对于 2 1世纪的博物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 1世纪将是怎样的 ,我们并不清楚。像全球化、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生态文明等 ,虽然已露端倪但还没有变成普遍的现实 ,博物馆发展的前面还有许多未知…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美学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步入21世纪的博物馆将充当“美的使者”,通过博物馆这一美的园地,向人们传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美化社会、美化人生,在创造新世纪文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博物馆事业,需要合乎世界文化潮流的、全新的博物馆学理论指导。现在的博物馆学多侧重于博物馆应用技术与理  相似文献   

10.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语境中,清晰的定义与稳定的身份认同对博物馆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反思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博物馆发展的内部规律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关系的外向视角,探讨在以智识生活为重要面向的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在对遗产收藏与保存、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知识生产"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知识生产机制与生态。博物馆作为一个"知识生产体","物质性"与"公共性"是它的核心属性。  相似文献   

11.
自成立以来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国际博协推出了9版博物馆定义文本。对新版定义的出炉,既要认可其修订完善的必要性,同时更要对定义的“最大公约数”特性秉持审慎看待的姿态。在新版定义文本框架下,要回望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在提炼博物馆中国特质语境下,认真开展博物馆定义的中国化表达探讨,指导博物馆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进而结合中国国情促进中国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非营利”机构性质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博物馆协会1974年关于博物馆的定义规定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这一规定使许多中国博物馆工作人员感到困惑。80年代以来,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发生变化,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相对减少,一些博物馆不得不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而操劳,一些社会人士也依据国际博协的定义批评博物馆的经营活动。如何理解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的规定,不仅影响到对博物馆本质特点的认识,也影响到对博物馆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的认识。笔者从“非营利”是机构性质这一认识出发,讨论“非营利”性质对博物馆实践和博物馆发展的影响。“非营利”的英文是non…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类型研究是分析博物馆特征并区别归类的研究工作。博物馆类型研究有助于对博物馆共性特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博物馆置于广泛的知识、社会、文化语境中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讨论博物馆类型的发展形成及分类标准,分析博物馆类型的"分类层阶"模式和"网络节点"模式。作者基于"博物馆业务知识框架+观众认知模式"复合标准,讨论了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博物馆讲解员的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对外开放的常设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娱乐的目的而把人类与环境的见证物为公众收藏、研究、传播、展示。其中宣传和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职能。美国博物馆协会在1990年解释博物馆的定义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简况和北碚民众教育背景,分析中国西部科学院附设公共博物馆的公共性、展示内容的民众普适性和博物馆教育纳入民众教育体系,以此揭示其与民众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近代中国早期博物馆民众教育的社会背景,指出博物馆与民众教育的关联,必基于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20世纪以来博物馆社会教育思想理论的倡导和20世纪上半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之中。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些论述。 一、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职能水平、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原始的、古代  相似文献   

17.
正博物馆对于中国来说是个舶来品,公共博物馆在中国成长已逾百年。这期间,学界一直都在探索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机构?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也几经修改,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辨明博物馆(museum)、博物馆学(museology)、博物馆技术(Museography)三词的关系,对于理解博物馆至关重要。简单地说,博物馆是个教育机构。博物馆学即以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博物馆历史、目的、宗旨、管理运营、业务工作等的一门科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博物馆究其本质,属多功能机构,因而才有各式各样的“博物馆”的定义。为避免在本专业和一般公众中产生混乱,国际博物馆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74年的大会上采用的一条博物馆定义,包含了范围广泛的机构。在国际博协的章程中,博物馆被定义为“非赢利的常设性机构,它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向公众开放,以研究、教育和娱乐、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证明为目的进行获取、保护、调研、交流和展览工作。”除以上所认定的博物馆之外,以下几条也被认为与该定义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ecomuseum)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博物馆新形态,起源于法国,被称作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产业"。在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有十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推动与指导下的一种博物馆建设新实践,主要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进入21世纪,这个新型的博物馆在东部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浙江安吉县、安徽西递宏村、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相继建成一批新的生态博物馆。笔者在系统梳理生态博物馆基本概念、理念的基础上,从一个新角度即"博物馆作为一面镜子"的分析视角,对生态博物馆十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三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姚香勤 《中国博物馆》2002,(3):25-26,43
中国博物馆是社会剧烈变革的产物。20世纪初博物馆的初创者希望借助博物馆留存往迹,启发后来,开发民智,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性质又确定为“三性二务”。所以说中国的博物馆从一开始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蕴含着服务社会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