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宁 《科教文汇》2007,(2X):192-192,19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居住文化的核·心之一。该文化必然成为房地产广告的文化观照之一。“天人合一”的居住文化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水、以及山居传统上。房地产广告可以以这些传统元素作为诉求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住“天人合一”的实质,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梳理"天人合一"思想的源流演变,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揭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滕艳娇 《今日科苑》2009,(18):162-16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它不但是中国哲学——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等等的出发点和归宿。古代有识之士为什么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呢?笔者认为,他们的为学和人生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宏大理想或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真、至善、至美境域。"天人合一"理论对于克服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本价值取向、经验主义传统、批判精神的缺乏几个方面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希望对营造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智能小区" "宽频网络住宅群" "e世代家园" "宽带豪园" …… 放眼充斥于报纸间的大小房地产广告,一不小心还会以为中国已经走进了"后网络时代".售楼宣传纷纷在自家楼盘上套上"宽带小区"的概念光环,醉翁之意不在酒,无非是籍高科技之名让地产卖得更红火.2000年和2001年两年间尽管科技股江河日下,宽带接入和宽带小区的建设却一日千里,俨然新世纪的当红炸子鸡.从这些广告来看,几乎没有哪个新建的小区不具备宽带上网条件,拨号上网和网络拥塞似乎已成如尘往事了.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古代科学成就令世人所瞩目。其中,在中国思想文化中蕴藏的最根本的力量之一便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本体哲学。本文拟就天人合一观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作初步探讨,以为抛一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文章以"天人合一"的观点为核心,阐述了人与自然,传统养生与四季变化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老子对万物生成模式的命题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从为和"中道,和谐思想,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当代设计在接受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之后,更多的则是植根于本土设计,回归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时我国当代设计的造诣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2)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3)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之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体现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也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想的大变革时期.随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核心的道德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之一杜亚泉,在此时表现出明显的"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强调道德的普遍性、目的性和本题性三个方面.杜亚泉的这种"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虽然有时过分夸大了道德的作用,但他在当时时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仅在主张彻底废除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五四时期有着纠正时弊的作用,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指出文化作为一条重要的交流路线,应坚持"和而不同",在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各国和谐共处;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在尊重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和而不同",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最后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借助"一带一路"进行创新性发展,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由最初人们对猴子的喜爱发展而来,进而演化成对猴子的崇拜、研究和演绎,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猴戏、猴拳、猴节等.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是我国"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的方式,透过花果山的现状发现其在"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正确进行城市定位、打造"猴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让世界全方位的深刻了解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籍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物质载体,是世界人认识并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重要途径.一本传递中国文化的好书,不仅内容要有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在形式上还要有大气儒雅的中国艺术美.发展具备"中国凤"的书籍设计是顺应世界名族地域性文化对传统挖掘和创新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6.
张春辉 《科技风》2011,(19):201
中国文化发展经过了近3千多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人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学术环境等发展变化不断向前发展,故而我们的居住环境也是博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越来越受广大居民的重视。华源.国秀家园小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就势造景,充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以"中国情结,院落归来"的中心理念,体现"国之秀丽,山水相依"的景观特色,通过对地形的合理改造,打造成当地住宅区坡地景观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黄清明 《科教文汇》2008,(3):190-190
儒、道、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他们共有的文化“潜质”——“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思想”。儒从伦理道德上倡言“天人合一”,使“天则”道德化。中国古代建筑在其思想影响下,逐渐礼制化、规范化、标准化。道以“无为”为其思想基础,倡导返朴归真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园林构建。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贵和尚中的处世原则、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对构建和谐图书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个时代主题.从历史上看,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在中西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梳理出"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辨析各自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精神,总结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