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地方自治是清末预备立宪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晚清的地方自治活动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并随着清末预备立宪活动而得以推行,虽然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清末地方自治的首创意义以及它在推行中所面对的种种困境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清末,为筹办各项地方“新政”,广泛的筹款活动在各地普遍展开。由于其征收来源复杂多样,征收主体极为分散,在为地方新政开辟了财源的同时,它也开启了地方社会权力结构重组的契机。浙江省在这一时期的筹款围绕着教育、警政事业,收入来源以各类地方认捐为主,兼及各类官方补助,直至清代结束,也未形成一完整的收支规范,对这一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具体的、地域性的角度审视清末新政改革下地方各利益群体的冲突格局。也部分地解释了晚清“民变”迭起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河南一度掀起地方自治热潮,从设立地方自治筹办处、训练自治人才到两级地方自治的展开,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政治试验,而地方自治之所以无法顺利推展,既有制度不良的原因,也有经费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末的地方自治运动,没有取得多大成效,但这一个制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明确规定了地方自治的范围;(2)肯定了地方自治团体的法人资格,并规定了其内部主要机构的制约机制;(3)设计了一套有助于地方事业开展的选举制度;(4)为正确处理官治与地方自治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5)对以后政府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与清末天津地方自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 ,积极在天津举办地方自治。天津地方自治的兴办 ,对清末全国各地自治的开办与宪政风气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承德通过设立民选的代议机关、增加承德府、州、厅、县的建制、实行司法独立及军警分离,开启了近代民主之风,在政治体制、司法独立、警政建设等方面与北京同步发展.因此,清末“新政”对承德社会近代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清末地方自治思潮是清政府力图挽救风雨飘摇状态的一种尝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却未能挽救苟延残喘的清政府.但是其中的很多思想和教训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进程,供后世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虽然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但由于在人力及物力的不足,在地方公益事业中,社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宁波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中,地方人士因为国家推行地方自治而获得了国家的授权,在工程决策、经费筹集、工程建设等环节中都居于绝对主导的地位。这说明地方自治的推行固然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但社会精英在地方的影响力并未因此而削弱。  相似文献   

10.
1906年9月至1907年2月,地方督抚、将军以电文的形式,对地方自治问题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其中有的赞成速行,有的赞成缓行.这次讨论,使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吏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并提醒了中央政府在推行地方自治时,要注意普及教育、培养人才,要解决经费问题,并应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中西权力传统结构与资源配置机制的对比,重新审视了市民社会法治之路的主张,特别关注了我国法治路径的权力传统约束。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市民社会自治。市民社会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类型的多元化、自主性的社会,具有经济生活的多元化、独立自主的社会组织、独立自由的公共舆论、理性和契约性的政治文化等特征和社会基础。这不仅能促进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的发展,而且是促进民主政治成长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地方自治制度在财政方面的法律支持有《财政法》、《地方财政法》、《地方税法》、《地方交付税法》等,本文主要以《地方财政法》为中心,从该法律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城市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相分离的产物,它已经或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地域,用契约和共同的亚化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共同利益和归属感的社会成员的集合,它是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具有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双重属性,由于城市社区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城市社区已不再是国家行政的一个层次,而是一个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因此,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的建设,就成了当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冉茂昌  陈荣燕 《华章》2007,(6):94-95
晚清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城乡合治的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城市.清末,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城市行政独立化的要求日渐强烈.而为宪政做准备的地方自治政策的实行为城乡分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从分析地方自治的原因入手,阐述了地方自治的实行情况以及地方自治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镇乡议事会、城镇董事会及乡董为《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所规定的城镇乡地方自治机构,其由选举产生,并体现出了现代民主的进步特征。但清政府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使其具有浓重的官治色彩,并且清政府始终未能把其纳入国家行政体系,从根本上说,城镇乡地方自治机构只不过是公益性的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高校萌发于洋务运动时期,在清末新政中探索建立。民国初期,地方高校逐步在学制中确立了地位,并且随着学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稳步发展。国民政府时期,地方高校在国家控制不断加强的氛围中勉力维持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末地方自治与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义务教育是在清末地方自治的推动下兴起的.清末地方自治不仅承担了义务教育的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工作,而且,在它的影响下,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逐渐走向了制度化,私塾改良工程启动,单级教授法也被引入各地义务教育中.以上因素清末义务教育规模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义务教育是在清末地方自治的推动下兴起的。清末地方自治不仅承担了义务教育的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工作,而且,在它的影响下,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逐渐走向了制度化,私塾改良工程启动,单级教授法也被引入各地义务教育中。以上因素使清末义务教育规模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变革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冲突过程。而且是传统教育迎接挑战、扬弃自身、进而实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书院改学堂、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废除、学部等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教育宗旨的厘定,构成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五重变奏曲,除旧与布新同时并举,传统教育的变革深入到制度层面,全面启动中国教育体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