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调查问卷"对353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学术诚信现状,探讨学生学术不端的具体行为,以及引起其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结果表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有显著性差异;其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伪造数据,捏造事实"、"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通过花钱和找关系等不正当手段发表论文";引起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的教育与宣传力度不够"、"对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和处罚措施"以及"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现象较多"。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遏制学术不端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高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问卷"对10所高等师范院校的531名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科研现状,并探讨对其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学生科研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科研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学生良好科研兴趣和态度的培养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较少,科研能力不强;学生的科研动机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动机,对学生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社会、学校和导师对男生和女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男生和女生的科研能力相当,女生在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科研兴趣和态度方面明显好于男生;研二学生科研兴趣和态度情况明显差于其他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建华 《精武》2012,(25):6-7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国家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院校图书馆作为体育文献资源中心和体育信息服务中心,是体育院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最主要的渠道,理应在体育院校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维护体育学术诚信中发挥作用。结合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开展体育文献检测服务的实践,分析了图书馆在体育院校学术诚信建设中的优势,进而探讨了图书馆如何拓展信息服务为防治体育院校学术不端和维护学术诚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主要目的是了解体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并对其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科研现状整体上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没有付诸行动,学生科研能力不强;学生的科研动机中存在较多的外部动机;社会、学校及学生自己等都是对科研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社会、学校及导师在男女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男女生的科研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6.
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遏制学术不端的审稿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目前体育学术论文撰写中存在的不端行为,提出了期刊编辑审稿过程中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策略.主要有:1)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2)从参考文献入手,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追踪参考文献是否属实; 3)借助网络资源和作者群体,了解作者研究所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对象是否属实;4)网络检索工具的使用;5)以"责任书"约束作者.  相似文献   

7.
从培养模式涵盖的各个因素对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同导致培养模式的差异,表现在体育学术型研究生强调学术能力的培养,侧重用学术标准去衡量培养质量,专业型研究生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侧重以社会实用标准评价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因研究生招生扩招、社会风气不正和学术评价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主客观原因,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频繁出现.本文通过对造成该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分析,结合国外相关的经验得到启示,必须建立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保证研究生教育的高效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的现实矛盾,在分析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的基础上,从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培养类型划分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一定的划分原则,把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并讨论了各自的内在特征,以期优化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体育对于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从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全日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况、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制定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两广地区7所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找寻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体育院校研究生学术规范的现状,及失范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健全国家及学校有关学术规范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体育院校研究生诚信教育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发挥导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及教育引导作用,提高导师防治学术舞弊的能力;加大对各种学术不道德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学术腐败的成本;依靠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加强对各种学术行为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等从培养单位、培养方案等方面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培养目标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等。建议:各培养单位应积极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求制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由导师组协作培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形式等。  相似文献   

13.
体育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与核心价值体现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实现核心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完善导师队伍结构、重构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外部环境、提高配套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的方法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及体育行为选择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运动频率低时,体育价值取向各因素得分随运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运动频率高时,得分反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关系,即"知行冲突"。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有学术素养的体育院校学报编辑当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性,谙熟体育院校学报的办刊状况与学术水准,肩负起引领体育学科学术发展方向的责任,积极引导体育学科学术争鸣的动向,善于扶持体育科研园地中的学术新秀,努力倡导体育科研中的学术创新,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网络调查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学术资源传播现状。主要结论:体育学术资源多以条目式展示为主,其推广方式在受众面、主动性、针对性和交互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影响了资源的利用。建议:建立以微博平台为纽带的体育学术资源和用户连接,充分发挥微博平台应用门槛低、裂变式传播、互动性强等优势,各体育高校分工合作,遵循内容“有用”原则,通过推荐、讨论多种途径引导、指导用户,共同促进体育学术资源传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部分体育院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以及高校对体育硕士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访谈,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在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旨在促进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黑龙江省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切入点,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需要,培养过程中存在体育专项基本技能和体育基础理论缺乏、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单一导师制不利于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提出多样化教学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优化跨学科课程设置,改革招生制度,制订跨学科培养方案等解决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提出相应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合理,基础教育特色鲜明,体育硕士研究生在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方面相对较好,有利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建议加强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校内外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完善教师梯队的建设,从多层面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体育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期全面提升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培养卓越的人民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