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9):50-F0004
近读一篇教育论文,涉及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其中写道: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后现代知识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它们曾被运用于国外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并获得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典理论”(胡志坚等:终结?抑或继续?《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五期.第37页)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写道:“自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外国也有学者提出杜威的教育思想远播国外,而其“最大的影响在中国”。在现代中国,作为教育理论重要派别的“活教育”理论就是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对此,陈鹤琴曾直截了当做过说明。他说:“活教育并不是一项新的发明,它的理论曾被世界上不同的教育界权威倡导过。当作者从1914年到1919年在美国接受教育时,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拥有十分丰富的办学实践和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他不仅善于汲取“欧美新教育”实验精神,努力开创中国化幼稚教育新路;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多维办学实践,逐渐结胎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活教育”理论。这一“活教育”理论虽然源自于杜威的生活教育学说,但颇能结合国情民性进行教育上的理论改造和学术重建。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其终身奉为圭臬的大爱无疆之气度和“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本体追求。  相似文献   

4.
杜威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世界很多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有人对其思想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研究。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其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领域。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1912年蔡元培首次“介绍”杜威到中国教育起,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已历经90余年。在此期间,从“杜威引入”到“杜威批判”再到“重新认识杜威”,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走了弯路。反思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教育既要突破以往以自身需要切割、肢解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框架,又要避免把杜威教育理论当成普遍真理“削足适履”运用于中国教育实践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中国教育的“杜威研究”也才能最终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写作主体(即作者)在动笔之前要先立好主题,古人叫“意在笔先”.这在当前通行的写作教材中似乎成了一种定论.例如: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协作、宋伯石主编的《写作概论》第十一页写道:“只有主题初步明确之后,才能动笔写文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材,王凯符、吴继路主编的《写作》第十六页写道:“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先立意,后动笔,在动笔之前把主题想好.”接着强调这“是写文章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辽宁大学的《写作概论》第十五页也是这样说:“先立主题后动笔,是写作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约翰·杜威(John Dewcy,1859一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他的重要教育理论著作《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主义与教育》等都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他本人还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不过,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加之社威一生著述甚多、体系庞杂,所以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杜威的评价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杜威的教育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实用主义的,其哲学基础是唯心的.但如果我们将之放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却仍然具有一定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合理性.我们应该对它采用“扬弃”的方法,去其糟粕,取其合理的一面.课程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关于课程和教材的讨论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社威的课程理论作点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相干条件与相干光源高中《物理》下册第253页上写道:“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只有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波源——相干波源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应当指出:相干条件还应补充一点即“振动方向相同。”因两束光波在相遇点所产生的振动若不在同一方向,则该点的合成振动将不符合简谐振动的规律,因而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8.
约翰·杜威(J.Dewey 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近代教育史上,他以实用主义的教育论述著称于世。杜威的教育学说,是现代西方教育中理论最为系统、影响最为广泛、争议也是最多的。可以这样说,现代西方各个教育流派所讨论的问题,很大部分都是同杜威所提及的问题联系着的,只要“教育上有争议的地方,他都从不放过。他的教育理论涉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在西方教育史上是无与伦比的。”①但是人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杜威遭遇的早年生活危机与早期学术冲突构成其发展一种“非二元论”教育哲学的“本能力量”,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实验可视为这一教育哲学形成的先导。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以“教育即生活”为核心的三大教育命题,其中教育与“生长”“生活”“经验”相互交织,形成整体性、连续性、交互性等内涵特征。陶行知、陈鹤琴批判继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情境分别提出了“生活教育”“活教育”理论,深刻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与平民化进程。“教育即生活”对当代幼儿园教育的启示在于:一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给幼儿提供整体、连续、交互的儿童生活;二是从具身认知到直接经验,推动幼儿经验的持续改进;三是“安其所,遂其生”,成就幼儿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并非自“五四”开始,也非杜威来华和杜门弟子的鼓吹发其端。比较说来,中国知识界教育界中较早接受和宣传杜威教育思想的当数蔡元培。1912年,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他在制定民元学制时感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大问题便是“人民失业至多而国甚贫”,因此他把“实利主义”教育列为教育宗旨之一,认为这种创于“美洲德费伊(杜威)派学说”的教育,“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实为中国“当务为急者”~①。此后的几年中,蔡元培一再通过文章和演说向国内教育界介绍杜威,说他创造的实用主义“力言学…  相似文献   

11.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现代世界教育史中理论体系较完整、思想影响较广泛的一部教育哲学著作。其理论体系能如此完整,思想观点能够如此系统,这与杜威注重考察教育史上的各种理论,批判继承教育遗产密切相关。在这部著作中,杜威对从古至今的差不多所有教育学说都进行了批判性的讨沦,对各种思想观点都进行了分析评论。杜威处处标榜自己反对二元论,坚持一元论,总是企图从分析各种对立的观点和理论中,寻找种种“协调”因素,并试图综合它们,赋予它们以“统一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时提出的,其理论体系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以文字书本为中心,脱离实际生活,不能给学生以生活和创造能力这一状况,吸收了杜威反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课本有关俄国社会性质的表述前后矛盾。课本第83页在表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时写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据此可知,1861年改革前,俄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因此,课本第84页在表述1861年改革的影响时写道:“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一个重要转折点。”课本第100页写道:“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  相似文献   

14.
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念是一种关系学说,也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思想基础--经验自然主义一元论的哲学思支撑。杜威用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念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深刻地揭示了:在本质上,“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进而他运用这一关系学说,从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环境的关系、教育的方法的性质和教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透析了他界定的教育本质。可以说,相互倚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观念是杜威阐释教育本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核心,更是杜威教育哲学方法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其课程论的灵魂。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表现在课程论方面主要是提出儿童与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教材设计和主动作业这一课程形态,超越了“新”、“旧”课程观。而只有完全理解“经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地把握杜威的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16.
“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其课程论的灵魂。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表现在课程论方面主要是提出儿童与课程相联系的课程教材设计和主动作业这一课程形态,超越了“新”、“旧”课程观。而只有完全理解“经验”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地把握杜威的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炜  韩国良 《教师》2010,(35):123-125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寻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如杜威以讲学为名来我国大肆宣传其反动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毒害我国人民一样,美国测验学家麦柯尔(McCall Wm.A.)曾继杜威之后来我国大肆宣传反动的测验学,并亲自主持“教育测验”的编造工作。杜威和麦柯尔来我国时间上的应合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只有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测验学才能发生,滋长。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是测验学的理论根据;测验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在技术上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设计教学”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课程论。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点是抹煞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所能学习到的只是片断的、琐碎的知  相似文献   

19.
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同杜威“做中学”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为著名的一位进步教育家。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学论,是他一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勇敢革新和大胆创造。但是,长期以来,教育界有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杜威“做中学”的“翻版”。正因为如此,在解放初期,批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时,就把“教学做合一”同“做中学”联系一起加以批判。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还有人公开发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有其明晰的发展轨迹和内容体系。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是基于杜威对传统教学方法批判的扬弃,其内容是“教学做合一”,其精髓是“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陶行知“活的教育”方法论对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