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校园软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方面。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基础与前提,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实现校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具有相同要义,高度统一于和谐的内涵。文章通过从心理和谐与校园软环境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措施,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是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根本前提和现实基础,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中探求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档案与构建和谐社会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们心理的和谐,这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提出和谐与健康发展的要求。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的心理和谐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一个介于成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的加强工作也不客忽视。在以和谐校园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和谐因素以及在和谐校园的理念下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和谐心理,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保障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十分重要;当前大学生不和谐心理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认知偏差、情绪困扰、意志缺陷等;有效克服大学生的不和谐心理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心理,为其和谐发展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莉  李磊 《文教资料》2008,(30):191-19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群体,其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必须建立在其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心理和谐是从心理健康的内涵中扩展和升华出来的,和谐心理强调的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模型由三大要素组成:大学生个体内部各种身心状态的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以及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大学生要达到心理和谐必须将这些要素加以良好的运用,使得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关联、协调、统一、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冲突引发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解决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干预.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的科学内涵,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存在的问题,将心理和谐教育理念运用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优化路径,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宿舍和谐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文章通过对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宿舍和谐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宿舍的心理氛围、宿舍不和谐心理的呈现及应对情况,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以大学生心理和谐为基础的,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出发。探讨实施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大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只有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才能进而提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理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与心理和谐的关系.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为心理和谐提供重要保障.心理和谐包括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现问题.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努力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担负着社会发展进步和部队建设伟大使命的军校大学生来说,只有努力实现他们自身心理的和谐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和谐部队、和谐社区的发展。本文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上分析心理和谐的科学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的构建,应在遵循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心理和谐教育的体系化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协调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活动强化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立体保障机制等,以确保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现状及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调查1028名广西在校大学生,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总体及包容宽恕、谦虚诚稳、感恩奉献、尊敬礼让四因子得分分别为3.54、3.27、3.86、3.62及3.31。2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与自我和谐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r=-0.354,P<0.01)。3自我和谐可解释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23.7%的变异量。结论:提升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可有效提升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途径:明确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校园氛围环境;和谐的教学;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内和校外的和谐发展;加强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振梅 《成人教育》2009,29(12):68-69
人的自心相和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建设又是一个基础领域。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心理和谐是精神内核。本文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浅析心理和谐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东晓 《考试周刊》2007,(32):13-14
大学生和谐人格在其"生活世界"中形成并集中体现为心理和谐。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要求高等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旨归,积极促进他们形成统一的精神属性和和谐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诸多外部环境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德心理和谐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向个体微观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认知不同一、道德情感两极波动、道德行为依赖等道德心理不和谐状况分析,以及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与理论双重反思,提出大学生道德心理和谐教育要遵循三大原则,把道德知情交融、道德心与道德行为和谐、道德人格和谐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