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俗从何来     
人俗,其艺未必俗。茨威格写巴尔扎克平生所为俗事连篇累牍,然而不碍其为旷代文豪。唯其艺不俗,故巴尔扎克自负其征服世界的魅力:“彼(指拿破仑)以剑锋创其始者,我将以笔锋竟其业。”雨果则在其坟前云:“当他站在时代上面去创造绝对价值,没有顾虑到去迎合同时代人的趣味时,巴尔扎克就到达最伟大的地步。”人俗如张瑞图,其字则高华典雅,绝无俗意。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个老太婆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业本去请教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先生,请你看看这个孩子的作业,他今后的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过之后问老人:"您是这孩子的奶奶吗?"老太婆摇摇头。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就恕我直言相告吧,仅从字迹来看,他的反应非常迟钝。今后不会有多大出息。"老太婆说:"亲爱的大师,您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了?这可是你上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呀!"巴尔扎克非常尴尬:"原来您是我的老师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保留着我小时候的作业,您今天又为我上了一课,我看问题太过于轻率了。"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指出:广义的诗,"适合美的一切类型,贯穿到一切类型里去,因为诗所有的因素是创造的想象,而创造的想象对于每一种美的创造都是必要的,不管那美属于哪一类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无疑是这种广义的诗,因为,它是巴尔扎克从他那最富诗意的心胸中掏出的一个创造.在这部巨著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一大批"恶魔"似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并不因其恶而让人望而生畏,相反倒叫人觉得他们"丑得精美"如诗似画"——恶的诗化,即生活丑在艺术中转化为诗意的美.因此我们可以说:巴尔扎克不仅是位颇具观察力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位极富想象力的诗人;《人间喜剧》不仅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的"图画",而且也是巴尔扎克艺术审美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正巴尔扎克成名后,各种赞颂之词不绝于耳,使他一度自我膨胀,变得过于自信,处理事情越来越轻率和武断。一天,巴尔扎克的老师前来拜访。一进门,老师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先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师接着说:"看完,请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2003,(6)
巴黎城内有不少文化名人故居值得一看,大文豪巴尔扎克故居是少不了要去看看的。巴尔扎克故居坐落在第十六区莱努合大街47号。我又是乘地铁又是步行终于找到了莱努街。门前木牌上写着巴尔扎克的名字,这里环境清雅幽静,完全听不到巴黎喧嚣的市声。几分田园风光的意味,说明当年这里曾是盛产葡萄美酒的郊区,当年这一带以盛产小麦而著名。巴尔扎克也许就是看上了这地方的清雅幽静。首先必须穿过一座小花园才进入巴尔扎克住过的那幢小楼。进入小花园令我眼前一亮:临街的墙上嵌着一块长  相似文献   

6.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具有注重德育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谓<诗>、<书>六艺之文.孔子的话很明确,德行为本,德育居先.俗说:"道德文章,德才兼备,都是认为德比才(包括文章)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根据《管子》一书撰写管仲的传记。主要是管仲的"轶事",首先述评了管仲与鲍叔牙终生的莫逆之交,管仲体认到"鲍叔知其贤";其次述评了齐桓公称霸,用了"管仲之谋也"。他概括为: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加强道德建设;二是"以民为本","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又述评了管仲善于化祸为福,转败为胜的"轶事"。因此,他高度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  相似文献   

9.
雨果 《高中生之友》2012,(24):17-18
1850年8月18日,我的夫人去看望巴尔扎克夫人,她回来后对我说,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我急忙赶去看他。巴尔扎克先生一年半以来一直患心脏肥大症。二月革命之后,他去了俄国,在那里结了婚。在他去俄国之前,我在大街上遇见他,他哼哼着,喘着粗气。1850年5月,他回到法国。结婚后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中,李健吾属成绩卓著者。他对巴尔扎克的观照较早、关注时间持续最长。他在诠释巴尔扎克上显示出来的个性,不仅昭示其对巴尔扎克理解的透彻,也反映了国内接受巴尔扎克的流变历程。他不是以一个普通接受者的身份来对待巴尔扎克,而是用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热情和责任来传播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1.
文豪的幽默     
<正>有一次,巴尔扎克的朋友去看他,在门外就听到他在屋里大叫:"坏蛋!我要让你好看!"那声音激愤、高昂。当这位朋友推门进去时,发现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原来他正在对他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大喊,斥责那个人物的卑鄙(bēi bǐ)行为。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  相似文献   

12.
杨昌龙是我国重要的巴尔扎克传播者.20世纪末期,他选择"现实主义创作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性、针对性、辩证性、科学性为特色,历时十余年,对巴尔扎克作了新的解析.他的研究立于作者作品之中又超乎其上,使巴尔扎克传播上升到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创作的影响层面,为文学青年的成才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3.
看点扫描:巴尔扎克在他的《河谷中的百合花》里写道:"在这片梦幻般地土地上,每移动一步,都会发现一幅崭新的图画展现在眼前。"把这句话克隆过来形容位于浙江省建德市的新叶村,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去过的人,把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村庄称作"耕读人家的旧梦"、"一个遗世独立的旧  相似文献   

14.
艺术观察是艺术家真实地把握生活、艺术地反映生活的起手环节和第一手段。巴尔扎克指出:“文学艺术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观察和表现所组成的。”鲁迅也强调:“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两位文学大师所言,足以证明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朱庭珍对"性灵"派所遗留下来的诗学弊病的一段批评文字,分析其诗学观如下:尊重有内涵的俗诗学;以雅诗学为正统导引俗诗学;重视诗歌创作和诗学主张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次,一个朋友来到巴尔扎克家,还没进屋,就听见巴尔扎克正在同什么人激烈地争吵着:"你这个恶棍,我要给你点颜色瞧瞧!"那位朋友推门进去,看见屋子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原来,他是在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的超人之处,是雕塑家不去一味追求“形似”,而是在“神似”上凸现巴尔扎克伟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吴海燕 《学子》2014,(4):54-55
正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诚哉斯言,思想的能量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如果能发挥到极致,其潜能也是难以想象的。鉴于此,我当班主任的第一点深刻体会就是非常重视思想熏陶、濡染。对不少学生来讲,学习是一件枯燥而无奈的活计,仅仅靠外在的强硬的规章制度去规范,或靠刻板的考试手段去鞭  相似文献   

19.
针对"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特点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厘清了"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融合机制:外部构成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特征.为实施"艺工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艺工融合"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据此积极实践,探索了以模块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20.
原文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