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君 《家长》2016,(4):51-52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这一哭一笑间,浓缩了世间那道不尽的父子、父女深情吧。父亲的生日到了,怎么表达一下对父亲的浓浓爱恋呢?一如既往,送点东西吧。送父亲点什么好呢?我在超市里徘徊。鞋子,换季的时候刚刚买过;衣服,网购的纯棉运动服该是快  相似文献   

2.
小孩哭着来找妈妈。“怎么了,孩子?”“爸爸不小心,砖头砸着他自己的手指头了。”“你哭什么?”“因为我刚才笑了……”——英国笑话  相似文献   

3.
笑与哭     
人将离世时,流着眼泪问造物主:“当我降生时,你赐予我哭,当我回归时,你又赐予我哭,为什么?”造物主说:“难道你这一生中,从没有笑过?”“当然笑过:小时候为得到一块小小的糖果笑过;读了书为一个好分数笑过;长大了为爱人甜蜜的吻笑  相似文献   

4.
公元4008年的一天,续年满17岁,但仍在一个"胎"里发育成长,并接受着"胎教"。今天清晨他又在液晶显示屏上看到了父亲的微笑。续觉得,父亲的笑比哭还难看。  相似文献   

5.
笑话长廊     
《老年教育》2008,(2):39-39
你敢笑小刚大声哭着从楼上跑了下来。怎么回事,孩子?妈妈问。爸爸在钉画,用锤子砸了自己的手指。哦,不要紧,孩子。妈妈安慰他道:你是男子汉,怎么能为这种小事哭鼻子呢。问题就在于我笑了。  相似文献   

6.
记得儿时一次与小伙伴打架哭着回来,父亲二话没说,一记耳光打在我稚嫩的脸上,朝我吼道:"哭,哭有什么用?亏你是个男子汉!"那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骂我。父亲是不相信眼泪的,可是刚强勇毅的父亲在我记忆中也流过三次泪。  相似文献   

7.
<正> 《红楼梦》是写哭的艺术,也是写笑的艺术,更确切地说,是写由笑向哭转化的艺术。人们在笑着,却埋藏着哭的结局:在哭着,又不时露出某种笑意。人们常常在笑中哭着,又在哭中笑着;笑声时而与哭声交错,哭容时而与笑容转换。笑不断转化为哭,哭又使笑充满着悲情:哭有时催化出琅琅笑声,而笑声欢语却往往比哭声更加凄绝哀婉,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8.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  相似文献   

9.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焦急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笛声载满了我的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痛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  相似文献   

10.
阿宝哭了     
父亲丰子恺对儿童一向是“热爱”、“亲近”、“理解”和“设身处地”地体验的。正如他所说的,“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这方面,我——父亲漫画中的阿宝——有过不知多少次亲身的经历。其中有两次印象特别深。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特别爱做“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这天,孩子们又“缠”着我:“老师,我们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拿出一大叠字宝宝说,“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字宝宝,它们是谁呢?请你们猜一猜。”说着我用手捂住眼睛,做了个哭的样子。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哭’。”然后,我又“嘻嘻……”地笑,孩子们被我的表情逗笑了,纷纷说:“是‘笑’,是‘笑’!…‘哪个字是‘哭’,哪个字是‘笑’呢?”我故意卖起了关子。  相似文献   

12.
男人的眼泪     
冯婧 《辅导员》2009,(14):112-112
男人很少哭。哭,会是啥滋味呢? 在男人刚出生时,母亲就难产去世,他好像知道似的,哇哇地哭不停。父亲是一个矿工,黝黑的脸上有深深的褶皱,看到白白的儿子,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相似文献   

13.
是老师哭了     
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祖母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祖母。他想要什么时,不是哭就是闹。直到第一天上学他才离开祖母的怀抱。约翰放学回家了,奶奶在门口接他并问道:“学校怎么样?你过得好吗?哭了没有?”“哭?”约翰说,“不,我没哭,是老师哭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泪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题记似乎父亲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流过眼泪,也许,他想在女儿面前永远保持坚强的高大形象,也许就因为他是父亲。记得小时候,我是那么不听话,当父亲的巴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5,(5):20-20
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祖父母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祖母。他想要什么不是哭,就是闹。他第一天上学才离开祖母的怀抱。约翰放学了,他奶奶在门口接他并问道:“学校怎么样?你过的好吗?哭了没有?”“‘哭?”约翰问,“不,我没哭,可老师哭了。”  相似文献   

16.
老师哭了     
六岁的约翰娇生惯养。他的父亲知道这一点,可他的祖母仍然宠着他。这孩子几乎寸步不离他的祖母。他想要什么不是哭,就是闹。他第一天上学才离开祖母的怀抱。约翰放学了,他祖母在门口接他并问道:"学校怎么样?你过得好吗?哭了没有?""哭?"约翰答,"不,我没哭,可老师哭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活跃着许多天真活泼、笑语袭人的少女形象。蒲松龄《聊斋》里的婴宁,尤以她千娇百媚的笑态和栩栩如生的笑语,卓立笑群,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历来的评论,无不着笔于婴宁的笑,且因其笑而谓之为天真娇憨、嬉不知愁;有的甚至干脆将其视之为“笑的化身”,“天真的别名”(罗永奕《着眼于笑,着笔于变——读蒲松龄的〈婴宁〉》)。那么,如何理解婴宁的两次不笑和后来的反笑为哭呢?罗文说,“婴宁的笑,表现了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而哭呢?则是由于老媪、婆婆、丈夫等人对婴宁的憨人异行都  相似文献   

18.
笑时,你是否也感受到,心像五线谱上的音符轻快地上下跃动?哭时,你是否也感受到,心在单调地奏着哀伤的旋律?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无数的事情,心灵受过无数次触动。感动时,我们会笑,我们会哭,我们雀跃,我们愤怒。这些反应,发自真情,发自感动最深处那颗激跃的心灵。一位有心脏病的父亲曾对他的女儿说:“等爸爸病好了,便和你一起去那充满欢乐的地方。”女儿高兴地和爸爸拉钩钩。一年后,爸爸的病好了,这位好心的女儿在车祸中死了,心肺被移植到那位可怜的爸爸身上。从此,爸爸踏上了旅程,每到一处地方准是先到游乐场,在无数个旋转木马前,抚着胸口轻…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老电影《美丽人生》的4K重制版在影院上映,这部曾斩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70项大奖的电影,重映时又再一次俘获了人们的心,很多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男主角罗伯托?贝尼尼也凭借这部电影,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个以外语片拿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演员。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脚     
父亲对我说,事实就是事实,跛子怕啥?说着,还脱下鞋子让其他人看,我们都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