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与职业》2003,(5):13-13
去年,重庆市抓住全国职教工作会召开的契机,把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中职招生总量作为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重要工作,推出了中职招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市四类中职学校招生在去年攀升20.3%的基础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招生总量取得新突破。四类中职学校当年招生130865人,比2001年增招33128人,增幅达33.9%。全市90%以上的中职学校完成了全年招生计划,一些重点学校招生超过2000人。重庆市中职学校招生持续攀升的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全国职教会召开这一重要机遇,将中职招生与学习贯…  相似文献   

2.
努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2006年是中职扩招的第二年,也是中职扩招的关键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教育部的指导下。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坚持“狠抓招生、就业两个关键,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努力实现‘农村职教规模发展’、‘城市学校质量提高’两个突破”的指导思想,以努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为突破口,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给我省的中职招生任务,推动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2006年,我省中职招生57.89万人。比教育部下达给我省55.5万人的招生任务增加2.39万人,比我省上年中职招生增加7.19万人。我省中职扩招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职和高职的招生都令人担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的衔接状况的影响。中、高职的衔接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不但是经济社会人才类型和层次需要的要求,还是完善职教内部体系、拉动中等职教、推进高等职教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好中职与高职衔接的问题,在内容上应注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学制等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联系;在形式上大体有“以课程为中心”的衔接和“以学校为中心”的衔接两种,目前主要途径是后者。即各类高职学校通过对口招生、联合办学、设高职预备班、中专套办等多种渠道,今后还须拓宽“衔接”的通路。高职的对口招生制度是制约“衔接”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高招”在政策上及操作上还存在一定弊端,建议一要继续扩大高职学校发展及对口招生的试点;二要增加中职毕业生的录取率;三要分类分步改进考试办法;四要放活报名录取形式,适当调整高职“三不一高”政策,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专教育处境艰难:生源报考数量下降,新生报到率下降,校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难度增加,毕业生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本文提出对形势的一些看法及可采取的对策。一、对中职教育形势的看法表面上看,由于“高中热”冲击了中职的发展,深究原因,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外界因素外,应当从职教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找原因,列举二点:1.目前中职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品牌”的可信度下降。中职的学制计有初中毕业后二年(某些成人中专)、三年、四年和高中毕业后二年及三年等多种类型,其学习年限从初中毕业为起点计算为二至六年,相差…  相似文献   

5.
最近三、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烟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以及中职占高中段招生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但莱州市职业教育发展始终呈现着蓬勃的生机。1999—2001年莱州市职校招生分别是2817人、3182人、4275人,平均年增长24个百分点。可以说,莱州市在职教内部实现了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在教育内部实现了职教和普教的双赢局面,在社会中实现了职教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对“对口升学”后中等职校何去何从,职教理论界有三种认识和看法:一是“应试教育论”,二是“着重就业论”,三是“同时兼顾论”。持“应试教育论”者认为,实行“对口招生”后,中等职校应该像普通高中那样,实行“应试教育”。其结论是把中职教育当高中教育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应再是没有升学压力的教育,而应是以升学为最终驱动力的富有竞争性的“应试教育”。持“着重就业论”者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应试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根本行不通。中职教育应该真正瞄准市场,坚定不移地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在“着重就业”上下功夫。持“同时兼…  相似文献   

7.
杨杰军 《农村教育》2006,(12):27-28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中职教育招生市场的诸多混乱现象.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六点对策及思路。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及地方职业教育工作大会精神的2006年,各地教育部门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纷纷加大马力,抓住机遇扩大中职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大幅增加,因此,中职招生便成为各校上规模上档次和促发展提效益的关健要务,使得中职招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招生“绝活”呈“道高一尺,魔高一文”之势。在西部一些地区,随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如在某贫困县.人们可以说是谈中职招生色变,主要原因是:1、在校高中生、大学生屡屡收到中职学校入学通知书已属家常便饭,教师、干部、职工.甚至离退休老同志也荣幸被中职教育学校“录取”也不新鲜了:2、中职学校入学通知书满天飞.一名初中毕业生一般要收到20多份“录取通知书”,多的要收到50来份;3、针对农村孩子上中职难的现状,打着“勤工助学”的旗号,“免费入学”、“零收费”和“包高薪就业”及“免费接送参观”等“免费午餐”式的诱惑式招生广告成了部分中职学校招生的上方宝剑;4、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发生的特大车祸,22名出门求学的花季少年命丧牛栏江。带他们走不归路的是一名违规中职招生的外地人员,此血案使家长心有余悸;5、中职招生人员有教师、职工、干部、学生。退休同志、小商小贩及进城务工人员等,他们“深入基层”——三番次进入农村初中毕业生家庭游说,使昔日的“一家有女百家求”,变成了如今的“家有初中毕业生,中职招生人员踏破门”,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躲不胜躲。对中职招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使招生规范的正规职校也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选择,也妨碍了中职的正常招生。类似现象的产生和泛滥,这必须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及时予以有序蔬导.加强规范管理,保障中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中等职教滑波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快速扩容,拉动了“普高热”日益升温,中等职教受到社会冷落,表现为招生难,生源质量差。有资料报道99年中等职校招生人数比上一年减少67万人,第一次出现全国性负增长。2000年滑波更加厉害,一些省份出现招生计划数大于报考人数的“倒挂”现象,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下降,在校生辍学率上升,中等职教总体发展形势严峻。我们应当对这种形势进行冷静而理性的分析,寻找振兴中等职教的对策和办法。本文从教育有效需求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二、当前中等职教的有效需求分…  相似文献   

9.
据《职教成教情况》报道:2002年,重庆市抓住全国职教工作会召开的契机,把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提高中职招生总量作为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的重要工作,推出了中职招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市四类中职学校招生在去年攀升20.3%的基础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招生总量取得新的突破。四类中职学校当年招生130 865人,比2001年增招33 128人,增幅达33.9%。全市90%以上的中职学校完成了全年招生计划,一些重点学校每校招生  相似文献   

10.
地方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但不要搞地方保护主义主持人:为确保职教招生规模,使职教与普教协调发展,教育部强调要规范招生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也即必须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与统筹。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调控与统筹?调控与统筹会不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胡勤勇:规范职教招生市场,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与统筹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宏观的调控与统筹,直接导致的后果可能是职教招生的无序化,普职发展比例严重失调,所以职教招生工作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与统筹。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出现的“招生难”现象,原因是多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些职校招生日渐困难,2012年国内的高职和中职招生整体形势都不乐观.即使是实质上的入学零门槛,也还有部分职校、部分专业的招生情形颇为难堪.面对此等不利情形,一些职教界人士大声疾呼,希冀政府、企业、家长、学子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职业教育,多多扶持职校发展. 笔者以为,现今部分职校尤其是少数高职院校陷入发展困境,乃至濒临关门,多半有自身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 ,各地职教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职学校正在为今年的招生紧张奔忙的关键时刻 ,本刊记者于近日对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山进行了一次专访 ,请他就如何做好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发表一些意见。刘副司长认为要做好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首先必须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他说 ,各地职教主管部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面深入地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 ,认识到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地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较突出的反映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且质量下滑,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不高。二是毕业生就业难。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怎么看?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职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职教内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受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及高校、高中扩招政策的影响下,职业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以致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办学难以维继,这种现象在90年代末尤为明显。为此,当时的许多职教工作者大声疾呼,认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低谷”!许多职业学校开始另寻出路,减少或放弃了“中职”办学,甚至转向办起了“普通高中”、“高考复读班”,或致力于学校升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养发展的势头明显减弱,一些职业学校的招生数连续下滑,特别是1999年,中职招生的绝对数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减少,有些地方减少的幅度还比较大。面对这一现状,社会上包括教育战线内部的一些同志,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种种疑虑。有人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过头了,应该压缩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以适应家长希望子女上普高、上大学的要求,有人甚至认为应该逐渐取消职业教育。一些热心职业教育的同志也对职业教育能否继续发展表示担忧……面对职教发展的现状出现各…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开始,国家实行了“对口招生”政策,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可“对口”招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职毕业生(中专升专科或本科)、高职毕业生(专科升本科)。“对口招生”的考试时间与全国普通高考相同,但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录取。由于“对口招生”是职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受到了职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对口招生”的考卷题量、试题难度均比普通高考的要少、要小,加之由于种种原因报考者不是很多,故通过“对口招生”升入高职或本科,…  相似文献   

17.
中职教育"低谷"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职业》今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刊登了《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和《对〈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的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的思考》。前者认为要使职业教育走出“低谷”就要全力以赴抓职教的“对口招生”,使之成为“应试教育”。后者反驳前者,完全否定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认为应该抓“培养学生真正掌握住社会所必需的从事技术与体力劳动的一技之长”。笔者以为两文的观点都有偏激,并且中职教育目前处于“低谷”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他们实际上只讨论了一个“办学方向”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18.
动态     
《现代技能开发》2008,(6):102-102
上海:中职毕业生薪资普遍过2000元;海南:推广“三段式”职教办学模式;新疆:中职招生计划超过普高;甘肃:职教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9.
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招生考试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等职业教育选拔录取新生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衔接的重要“接口”。因此,其承上启下、左右沟通的关系必须理顺,否则,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直接影响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合理分流,直接影响我国职教与普教两大教育系列的真正形成。纵观我国近几年包括高职在内的整个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或创新,但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特别是在普通高校和高等职校招生中厚…  相似文献   

20.
江苏——职教走上规模质量效益路“九五”以来,江苏各类职业学校共培养毕业生175万人,培训企业职工800多万人次。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全省职教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到2005年,全省中职年招生达50万人左右,保持与普通高中比例大体相当;重点建设100所在校生规模3500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300个中职教育重点专业。高职在校生规模达50万人左右;重点建设30所职业技术学院;创办10所高级技工学校;建设60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继续扩大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规模。通过职业教育,培训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