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新  相似文献   

2.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  相似文献   

3.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此次首先爆发于墨西哥和美国,进而蔓延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流感,可以在人和人之间广泛传播。具有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与普通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满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国新闻媒介日益回归“新闻本位”,重视受众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制约,媒介提供的信息与受众的需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市场化”的渗透、加入WTO导致的中国与“全球化”关系的深化,使中国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更加广泛、多样。在这一背景下,考察中国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满足状况,分析中国传媒运作的利弊得失,就具有了重要而迫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正日益为大众传媒和受众所重视。实践界存在一个认识:深度报道要把问题做足。但在受众尤其是学者眼里,许多“做足”了的深度报道不过是篇幅长一些、事件讲得更详细些。理论界的评判标准是:深度报道应该反映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联系,透过现象反映出本质。纷争一直在继续。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才算有深度呢?从知性和理性的双重层面出发,寻找深度报道的内在规定性,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徐占品  丁玥 《青年记者》2017,(23):31-32
灾害带给人类的危害,不只是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个体精神上的伤害和区域文化的破坏.灾区受众无论是在灾害潜伏期还是发生期抑或是恢复期,都具有特殊的信息需求.①2014年12月1日至10日,笔者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六个乡镇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按照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的烈度图,笔者选择了位于地震ⅨX度区的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包谷垴乡,以及位于地震Ⅷ度区的乐红乡、水磨乡和位于地震Ⅶ度区的文屏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将收集到的数据与2008年9月赴汶川县和都江堰市考察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初步了解了灾害事件中灾区受众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7.
当把信息传播活动当作一个系统来考察的时候,就不难看到,在这活动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是通过信息的耦合来完成的。信息是他们沟通的中介,没有接受者,信  相似文献   

8.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6,(6):100-103
维新时期借助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向广大受众传递了救亡图存的变革思想,对少数精英分子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不可否认,对大多数受众而言,维新时期的信息传播并未使其受到触动.相反,不少人对维新变法和新式媒介诋毁拒斥,攻击责难,使得在近代中国初次登台的大众传媒,并没有达到引领社会舆论,推动变法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受众研究10年的简要回顾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活动包括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的接受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将新闻的接受者称为“受众”。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一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人,而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受众研究,旨在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以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借鉴传播学、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新闻,作为特殊的文体及信息载体,对人们起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各个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对新闻也有着不同的期待。新闻的真实性在人们的期待中占了很大部分。本文从受众的心理角度来看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是新闻传播,而新闻有其商品属性。通过对今天不断出现的都市类广播、电视台,以及异地直播、多点直播、直播谈话、大型活动交叉直播、报刊新闻纵览滚动直播、台际活动等等花样翻新的多种手段的观察与分  相似文献   

15.
网络媒体的勃兴,彻底宣告了新闻媒体单向传播时代的终结。使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互联网这个最大、最具开放性、最富平等和活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上,受众作为信息单向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已经改变;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受众可以在信息平台上查看新闻,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这个最大.最具开放性.最富平等和活力的思想交流平台上,受众作为信息单向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已经改变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受众可以在信息平台上查看新闻,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与别人进行讨论甚至争论,毫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和愿望,直接参与各种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传播。他  相似文献   

17.
微博以分享与记录为基本传播理念,并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对今日的公共领域空间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微博是丰富信息的集散地和草根舆论的放大器,整个微博世界就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的对话构成的复杂系统;另一方面,微博使信息在急速膨胀的同时,碎片化问题也突出呈现。在这种传播背景下,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微博信息碎片化呈现对受众信息认知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与受众     
当今时代,新媒体风行,自媒体当道,媒体林立成为一个显著特点,媒融合任务紧迫又艰巨.同时,媒体与受众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讨论媒体与受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是需要重视的议题. 媒体是什么?按照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信息是"物质存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国家标准对信息的释义).它是事物存在、化的客观反映,包括运用语言文字、数字、视频等方式表现的消息、新闻和其他产品.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生生不息,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由于信息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它虽然可以俯首皆拾、信手拈来随意使用,然而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客观实际,必须有利社会发展.媒体传播的必须是有益、有效和有价值信息,这才是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的本质特征.现在媒体出现了很大变化,人们称为"万物皆媒"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没有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遵循这个传播规律.有些社交媒体自称经营的只是一个台和IT 企业,不能强加其媒体责任.然而只要你是从事信息传播,平台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就要对提供信息真实性和社会性负责,就要承当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博客已成为重要的网络资源,被纳入现代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本文通过对博客私人性与公共性的二元矛盾及受众心理动机的分析,提出博客提示的三种信息环境,并从媒介素养的视角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信息传播受众研究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信息的传播,指的是通过档案信息的交换,或把档案信息分配、传递流通给一定的接受,实现档案信息活化与共享的过程,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受众,亦即档案信息受传,它的状况是决定档案信息传播范围、方式、方法、程度、效果的活的因素。档案部门要把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受众研究提到日程上来,研究受传的形成条件、地区和行业分布、具体职业分类及其工作活动的特点;受传的化层次、心理特点、档案知识;受传的数量;受传的群体变化及其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