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唱 《捉泥鳅》 动情景表演《雨中乐》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雨中交响",是一首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及生活情趣的台湾校园歌曲.歌曲通过对雨后孩子要去捉泥鳅的急切心情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田间嬉戏图.全曲由六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一、三、五等单数小节的节奏基本相同,双数小节的节奏略有变化.旋律在逐渐变化中层层递进,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孩童在田间嬉戏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艳 《成才之路》2010,(31):59-59
《夏日的雷雨》是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新授歌曲。音乐为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是一首易学易唱的谜语歌曲,愉悦性指数较高。教材中安排有谜语创编活动,使得欣赏、歌唱、模仿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儿童本能的缪斯性,我们可以将这一课设计为多媒体综合课。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 三年级 第八课 教材分析: 《桔梗谣》这首朝鲜族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为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三、四句和第六、七句是第一、二句的变化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恰利利恰利》是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心里个来》中的一首印尼民歌.歌名来自于歌曲中的印尼语衬词,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印尼农家人在田间开心劳动的热闹景象.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节奏型X XX X X | X X X |贯穿全曲.虽然相同节奏型反复出现,却并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更显纯朴和欢快.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 好似回声的效果,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5.
正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编创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内容:人音版《音乐》第三册第五课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蹈》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XX X节奏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司马光砸缸》是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优秀少儿歌曲,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声乐作品大奖、2007年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创作比赛金奖。在教材中歌曲作为欣赏曲目。作品的歌词由小学语文《司马光砸缸》改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四四拍,结构为回旋曲式,五段体。旋律轻快富于童趣,以同音进行模拟砸水缸的"哐当"声作为叙事与说理两个段落的引导,寓理于事、叙事出理,主题多次反复呈现,使  相似文献   

7.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歌曲《谁唱歌》(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材分析:《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C大调,四三拍,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分解和弦式的跳进音程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第三乐句均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采用了同头换尾式的重复创作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歌词接二连三的问话。歌曲旋律、节奏与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情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忆江南》。 教材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加演唱和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对诗词歌曲类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学唱《钟声叮叮当》,领会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钟声》)教材分析:《钟声叮叮当》曲调短小精悍,是一首旋律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歌曲。6/8拍,D大调式。在旋律方面,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三句是第一句下方二度的模进,第二句和第四乐句有一个四度的音程跳进,在平稳中呈现起伏,仿佛动听的钟声在不断地敲打着。歌曲的低声部,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音乐会》课 型:综合型歌唱课 教材分析:《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音乐会》课 型:综合型歌唱课 教材分析:《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11.
薛晖 《儿童音乐》2013,(12):54-55
[例五] 《蓝鸟》是由长沙市天心区赤岭路学校徐杨老师设计并执教的一节课。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集体舞表演课,内容来自于湘艺版修订课标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课。《蓝鸟》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能用自然、明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蓝鸟》;能与同学合作参与表现集体舞《蓝鸟》,体验歌曲欢愉的情绪,感受乐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以演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曲调流畅、活跃.四二拍子,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C大调式.六个乐句中,只有第五乐句稍有变化外,其他几个乐句基本上相同,都是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这样使整个曲调统一有呼应.这首歌曲曲调流畅、节奏欢快,与第一人称的歌词相配合,讲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要向小红帽学习,做一个善良懂事、乖巧勇敢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铃铛舞》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具有苗族民歌风味的歌曲《铃铛舞》,通过听、跳、唱、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让学生记住歌曲的骨干音,并能充分理解表现歌曲。  相似文献   

14.
<正>课型:歌唱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唱脸谱》(选自冀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歌曲《唱脸谱》是一首将流行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戏歌。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包含四个乐句,作者运用了节奏的拉长或紧缩,并将老北京方言和常见的英语词汇融入其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第二部分也包含四个乐句,其中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结构完整。第四乐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拖腔,  相似文献   

15.
陶涛 《儿童音乐》2008,(11):62-63
一、教学内容: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青青竹海》)二、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  相似文献   

16.
年级:一年级。教材:人音版试用教材第二册。课题:第七课《大海的歌》。课型:综合课。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思路:以学习演唱歌曲《海》为主,从感受旋律入手,围绕着歌曲进行律动、聆听、表演、创造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音乐教学中的“感受与鉴赏”、“演唱与演奏”、“创作活动”、“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教材分析:一、歌曲《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波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如诗如画一般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7.
课 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 "苏少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欣赏《微笑波尔卡》 教材分析与设计理念:本课欣赏的《微笑波尔卡》是一首手风琴独奏曲,C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采用"快板"速度.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手风琴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接触"波尔卡"的机会并不多,孩子们对于"波尔卡"并不是非常了解.  相似文献   

18.
课型:歌唱课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恰利利恰利》及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教材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心里个来》)。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共5句,前四句以"X XX XX XX X"节奏型贯穿全曲,第五乐句是以轮唱形式的合唱,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与模仿,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了印尼农家人愉快耕种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马长芹 《儿童音乐》2010,(11):78-81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歌曲《打麦号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周华 《儿童音乐》2010,(9):74-77
案例说明:《愉快的梦》是苏少版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围绕主题,安排了聆听《梦幻曲》,游戏律动《都睡着了》,表演歌曲《蒲公英》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创设了“宁静夜晚”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静夜中甜美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