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下流行的教学生成必须以教学预设为基础,而教学预设的核心是教学预见。教学预见具有极强的功能。教学预见性思维则是教师从合格走向优秀,从骨干走向卓越的重要保障。教学预见能力的培养途径众多,文章从灵魂维度的确立、心理品质的完善和教学联系的发现入手,阐述了行之有效的三大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论述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如何看待这些争议,首先应该考察恩格斯发表此论述的真实语境。在此基础上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存不存在"哲学基本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或研究,在学术品格、研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给当下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与创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凝结着恩格斯的功绩与贡献。文章认为,恩格斯全面完整地论述了作为权利一般形式的人权产生的历史;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人权观;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及其理论基础;丰富了关于人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于搭配及词项搭配的相互预见性,Firth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独特的见解,但对如何研究词项相互预见性涉及的不是太多。文章试从思维过程、语境潜势及语料库分析上作一涉足。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分析和研究了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新认识和新理论,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恩格斯对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一道创立了唯物史观,并且对本世纪西方新史学理论派别的创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在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恩格斯对西方传统史学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对新史学理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错误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对存在的误解;物质和精神的二元论;哲学两个基本问题不能统一;对哲学史的荒谬理解。根据恩格斯的原文进行解析:思维和存在;"物质"与"自然";本原、决定和被决定。由此来回应对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论述的指责:存在指的不是存在者,而思维指的是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二元论中的二元所针对的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哲学两个基本问题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出发点问题和认识论问题是相通的,怎么认识世界的问题中已经包含有认识的可能性问题;哲学立论的基础并不等于哲学理论本身,世界是不是物质的可以通过自然科学加以说明,以及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实际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建立他们的哲学体系的。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是在1842年底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之后展开他对政党问题的早期探索的。这时的英国政党政治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因而为恩格斯研究政党政治提供了远比德国和法国更为充足、更为典型的现实材料。与马克思从探讨国家问题开始涉足政党问题不同,恩格斯涉足政党问题的切入点不是理论批判,而是直接的现实考察和研究。这就决定了恩格斯对政党理论的早期探讨比起马克思来,似乎更直接、更现实、更系统一些。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恩格斯文论中的“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历史观点”的概念,以及“典型环境”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关系。认为,在恩格斯的文论中,“典型人物”有两种,一种是“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内涵是要有细节的真实、要有标示出一时代(或社会)区别于另一时代(或社会)并标示出“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现实生活关系特点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展示“典型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在其产生初始就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科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民族团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一切权利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为实现战胜资产阶级这一共同敌人的共同利益下,自觉地结合起来,相互帮助支持,共同抵抗资产阶级的压迫。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具有阶级性、国际性及革命性的特点,在当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团结理论对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的思想。在恩格斯看来,工人阶级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存在着暴力革命和合法斗争两种可选择的手段。前一种手段对于早期工人运动来讲是适用的,甚至是惟一的选择,而这种手段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普选权的实行,尤其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利用普选权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只要善于利用,选举权就能够由历来是骗人的手段变成工人阶级解放的手段。旧社会就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在当代的语境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以及更为严峻的挑战,有必要从本体论的角度将之划分为为主体合力与客体合力、从认识论的角度将之划分为个体合力与群体合力、从价值论的角度将之划分为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绘制的有关主体合力与客体合力、个体合力与群体合力、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切线图式,有助于更好地捍卫和发挥该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 ,康德的独特贡献在于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来源 :认识的主体性是基于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黑格尔批判地继承和超越了康德的思想 ,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但他所理解的实践乃是绝对理念“实现善的冲力”,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活动。恩格斯扬弃和发展了黑格尔关于应在认识过程中即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考察认识能力的重要思想 ,指出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引进西方对话理论来建构我国的教学对话理论,必须经过两个转化:一是用教育、教学的眼光审视对话理论,把它纳入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中来,实现对话理论向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二是吸取对话理论的合理部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由西方对话理论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教学对话的内在机制是:话题选择、对话展开、话题深入、话题解决。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权威理论与列宁的灌输理论同为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两者自成体系同时又联系密切。透过前者关照后者,可以得出如下认识:如果说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集中阐述的权威理论是回答权威是什么及其重要性的理论问题的话,那么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形成的灌输理论则更多地是回答如何树立和捍卫权威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完成了两个转变之后,在新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以及社会矛盾进行了探索,而且还对盛行于当时欧洲各国的真正社会主义和格律恩的共产主义思潮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无情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并不是英国或其它什么国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而是以现在明社会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即“共产主义”是一切现代明社会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公共应急事件衍生上的关联性和潜在性、后果上的扩散性和颠覆性,使得重构一种能够有效预防预控未来应急事件的治理机制成为迫切需要。预见式行动视角下的公共应急治理是一种以多主体深入嵌合为驱动力,以未来潜在的公共应急事件为目标朝向,包括预判断、预认知、预创策略及预应对等环节的轮状运作过程,表现出循环可逆性、未来面向性和自反性等特征。该机制以循环治理结构替代了线性治理结构、以全过程的行动合作代替了政府为主的断点式分层合作、以跨时空的未来面向规避了现实面向的滞后性、以多维多层的系统方法优化了单维平面认知的局限性,具有推动公共应急治理机制演进变迁的工具理性意义。其实践中面临的主体合作困境、组织困境、能力困境以及信息提取困境,需要从人类关系的重组、组织结构的再造、社会预见能力的培育以及应急技术手段的审慎运用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8.
吕媛 《华章》2012,(12)
住宅问题是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在19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住房问题.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各派别对解决住房问题的种种方案,发表了著名的《论住宅问题》.在当代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入到攻坚时期,住房问题日益更加明显的突出出来成为社会关注和国家改革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解决好住宅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对我们解决好这一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提出了"合力论"思想,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弥补了过去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恩格斯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空,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能达到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境界,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无景胜有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