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2.
刘琪 《广东教育》2006,(3):12-12
吃早餐时,一个胆小的学生跑到我的跟前说:“老师,你今天给我们上课吗?我想上你的课。”我摸了摸他的头说:“真的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后跑回了座位。我很奇怪他刚才的行为,因为我听其他老师提起过他,说他成绩不好,脾气又比较怪。可他为什么说很想上我的课呢?我疑惑不解。下午,  相似文献   

3.
入骨     
有位实习教师教课,要我去听。课后,她很谦虚地要我说说意见。我想了一下,问她:“您这一课是讲给学生听的呢,还是讲给我们这些人听的?”她想了一下,笑笑说:“兼而有之吧。”我又问她:“您在准备教课的时候,想得多的是学生呢,还是听课者呢?”她终究是坦率地、  相似文献   

4.
高一(8)班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董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个叫A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得很……永远不上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难道是数学老师教得不好?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前不久备《年月日》的第一课时,看到一个教案上引导学生探究有关年月日的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在这张年历上,有着许多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年历,看谁找得又快又多。当时我看到这个问题时,就想这样的问题是很开放,但是否有太开放的嫌疑呢?学生会不会看出一些不符合本节课教学需要的问题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案,可以直接提:“问请你仔细观察年历,并思考这些问题:一年有几个月?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的有哪几个月?2月  相似文献   

6.
都说写诗难,可在一次教学中,我班的46名学生写了一首小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那堂阅读课说起。那节课是四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积累·运用六”的阅读《雪化后是什么》。短文后有一个问题:你对短文中的三种答案是怎样看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在提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这还用问,当然是“雪化后是春天”这个答案最好了。可谁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雪化后就是水呀。”“雪化后怎么能是春天呢?”“雪化后应该是冰”。……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也很失望,但我没有埋怨孩子们,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空间是宽广的,可你们的思维就像被…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同行说这样的话:学生的随笔或小练笔写得不错,但课堂作文写得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这是作文教学中的“自由”与“规矩”造成的。随笔、小练笔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没有造作的成分,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骂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也许很多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上完一堂课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很好;如果课堂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得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体现了老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预设的教案能顺利实施,于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里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老师的意图,配合老师完成这堂课的任务。而学生自己此时在哪里呢?他们是一种什么状态?他们又需要些什么呢?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老师忽略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案剧  相似文献   

9.
一从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入手我常想,毛主席的著作,一般都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同志也能学得很好,为什么我在初中二年级中国近现代史课中讲主席著作时,就不能使学生领会得很好呢?最近,我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学习了主席的一些著作,开始有些领悟。特别是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对我有很大启示。毛主席说:“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那就是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的,要深入实际,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应邀在重庆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分会第二届年会上作现场授课《可爱的草塘》。这是一篇老课文,但我老课新教,把新课标倡导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渗透于教学的始终,使这堂课获得了成功。下面呈现的是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断。【案例分析】片断一(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生:可以从题目入手。生:可以从重点段入手。生:可以从重点句入手。生:可以从重点词入手。生:可以从问题入手。师: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导课,可以激发学生上好本节课的情趣,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一、利用时代背景导课 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汪伦当时很年轻,也很爱好写诗,他对当时有名的大诗人李白的诗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想拜访一下李白,但又怕见不着李白。  相似文献   

12.
成长圆桌     
我读初二了,有时显得很自信,有时又很忧愁。我有个毛病: 要做作业时,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呢?”想背书时,又会想:“背了有什么用?别人比你学得快,你再慢点又有什么关系?”想拾起信心重新再来时,又会想:“有什么用呢?反正学不好。”事实证明,我有信心的时候能把许多事情做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童爷爷:您好!我最近上课老是分心,不知为什么总是发呆。我也知道这很不好,可老师总是大声点我的名,害得我很丢脸。其实,我觉得老师可以课下找我谈心的,为什么要在课上大声点我名呢?我觉得老师这样很伤害我自尊!您觉得呢?  相似文献   

14.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5.
我上了一节自以为很成功的课,心里颇为得意。下课后,我来到学生中间,想听听他们的赞扬。“老师,洞庭湖涨水了,我们可以去看吗?”“老师,我的脚疼,不去做课间操好吗?”“老师,昨天有一个同学没值日!”没有一个学生谈及刚上过的这节课,我心里禁不住有些失望,学生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事后想起来,又觉得有些好笑,站了十多年讲台,也得过不少的荣誉,竟还有这样的虚荣心。转念之间,我忽然想到,学生是否也有这样的失望呢?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有了一些进步时,我是否都意识到并及时给予表扬了呢?我摇了摇头,自己好像很少表扬学生,总是恨铁不成钢,希…  相似文献   

16.
中学写作课教学,既不同于大学专业写作课,也不同于小学的作文课。中学生既需要掌握写作的一般性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专业应用文能力。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什么地方呢?有人认为,应用文应是中学写作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在没有掌握最基本的驾驭语言文字的方法之前,仅仅知道一些应用文的格式,又有什么作用呢?这种在写作教学上操切从事,急于事功的做法,显然是舍本求末的。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我认为:如果基础写作的问题解决得不好,那么自然也写不好什么文章。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选题、立意、结构、语言的知识都未…  相似文献   

17.
问题来源:新教材和以往教材的不同之处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教材注重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由此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些麻烦:学生一活动,课堂教学时间就不够用了。教材给了教师调控的时间这一点非常好,但是一两节课还可以,其他的时间挤一挤就可以弥补,可是节节都这样就不行了,最后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这样的烦恼在实验初期也困扰着我,我很矛盾,有时甚至想:干脆别让学生讨论交流了,还是我来讲吧。但是内心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不能这样做,我想,这种烦恼的起因一定是我们没有找到与学生融合的最佳结合点,如果找到了,一节课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8.
小于同学在我教的班中算是差生了。他非常淘气,上课总是低着头做自己的事情,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也不好。我对他的这种印象一直伴随他两年多,直到他开始接触高中数学。那是一节高一对数的概念课。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对数,所以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除了小于同学,他还是老样子,喜欢在课堂上想自己的事情。然而,当我讲到自然对数的底数e时,他突然眼睛发亮,眉头紧锁,并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他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关于e这个无理数,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还能有什么问题呢?他不会又要搞什么花样、出什么洋相吧?于是,没等他说话,我就先开口了,有什么事情课下再说吧。当时,我正讲到兴头  相似文献   

19.
傅利琴 《文教资料》2006,(29):42-43
我们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对历史的不喜欢或甚至“厌学”心理,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每届学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些独独历史学得相对较好的学生,一直都花很多时间去学,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去学历史呢?从他们身上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提示呢?我觉得很值得我去调查一番。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已种下了历史情结,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呢?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的随心所欲,随心所问,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可以在动态中生成。如教学《我来造一张纸》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在了解古人怎样造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来造一张纸。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造一张纸?生:想!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造纸的方法(教师介绍造纸方法)师: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就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餐巾纸开始制作吧!课上到这里似乎非常顺利,可就在学生拿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