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史峰 《辽宁教育》2013,(12):95-96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该是“满堂精彩”的课堂。但事实上,语文及语文课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方式呆板僵化,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精彩”?特级教师王君是一位有教学“谋略”、思维活跃的老师,她在语文课上常有“满堂精彩”的高招——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否基于学生学习的视角、是否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能否“着重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学得好”来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堂活动的开展有没有增加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是衡量课堂活动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要花大量的功夫去研究语文课堂活动,努力探寻语文活动合适的、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技能训练规律,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使语文课的教学更具时代性、实用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贴近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作用于生活和工作,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素质、陶冶情操。 一、改革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是: 教师+ 备课笔记+ 粉笔一根 学生+XX课本+ 笔记一本 教师在课堂上象完成任务一样把一次课的内容倒出,学生就一字不漏地抄下去,至于学生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不得而知。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一、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正确 首先,教师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教“语文”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孩子们很投入,他们分角色、排练、评奖;有时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一画,在画的同时教师还不时地予以指点,最后不忘让学生评一评谁画得最好。这些活动,学生也在积极参加,教师也有指导,但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其实跟语文关系不大,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努力才能有效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问题的设计及提问方式是语文课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就小学语文课上的提问方式谈几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6.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与学双方都具有积极性,是搞好教学的起码条件。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课,课堂不听讲,不发言,课后不完成作业,不交作文等。这实际上就是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瘸了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的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大发雷霆,把学生训斥一顿,结果师生感情对立,学生更加不爱学语文;有的教师则是听之任之,你爱学多少就学多少,其效果当然可以想见。其实,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的一方是矛盾的主导方面。首先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此,尽量少教多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视,课堂教学呼唤改革。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少教多学"落到实处。一、目前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辛苦,这恐怕已成公论。原因之一就在于语文课文处理难度较大。那么,语文教师当如何处理语文课文呢?一、指导思想要正确教语文就是教教科书,上课就是讲课文,已成为眼下不少教师心目中不成文的规矩。课表上排的语文课一定是用来学课文的吗?一学期中课文学习到底应用多少课时?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魏书生每学期仅用40左右的课时处理课文。当然,他有他的特殊情况,社会兼职多,在外活动多。不过,他这样做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反,他所教学生语文成绩要远远高于同级同类的学生,这难道不足以给我们启发…  相似文献   

10.
常有感于著名特级教师课堂的韵味无穷,不要说学生,连教师的注意力也被紧紧吸引,情感也被深深打动。反思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学生总觉得“上语文课没劲儿”.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这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乏味”密切相连。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上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  相似文献   

11.
<正>“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是叶圣陶教学思想的完整表达,其核心要义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独立地学、主动地学。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学是起点,再学是新起点。“静语文,慧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倡导“为了让每个学生真实地经历教学全过程”“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教,就是一种精神的启蒙,就是点燃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学的助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教其实是一种更加智慧的教。“静语文”人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中,努力实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不教之学”的核心理念,在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为学生开启了“慧学习”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章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笔者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同到语文”的课掌本色。到底怎样上教学才能实现同归课堂本色呢?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宝库,是课堂的主宰.把教学关系理解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5.
一次大面积的离题作文让我想到出现在很多语文课堂上的情境,课堂看似自主,可学生真正获得的语文知识却是少之又少。时代的进步反而让语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其实,虚伪与浪漫不是语文教学的选择和追求,脚踏实地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和出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学“走路”,而不是要学生学“捉迷藏”!语文课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贴着语言行走,引导学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语文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却产生了‘兴趣危机”。但为什么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们就那么爱学语文呢?他们是用什么秘诀吸引学生去学习的呢?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通过对“三老”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顿悟这几位教师真正诱人的课堂魁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在于课堂上他们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现代语文》2014,(3):108-109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少教”是要求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但是“少教”也不等于不教,让教师成为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少教多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既实现教师的“教”,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教学中核心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属于外因,而学生的“学”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以看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与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效果低下,那么这样的教学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无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变为"导"。通过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师作为有效的引导就体现在"三导教学"的设计上,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罗区进修校编写的"课堂三导"材料,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个性化地设计教案和学生学习活动,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20.
<正>“学的活动”的提出及其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施,是基于传统“教的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教的活动”是指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占据着绝对主动权,教师“教”的活动远远大于学生“学”的活动,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而“学的活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学”为中心制订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的机会,以带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习能力。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要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