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庆阳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说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于是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一联出得很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解释。李梦阳的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读书人对得真好。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种言语现象:巧妙地将人名(含官名或诨名)用人一句话中,同时通过修辞和语法手段借此人名发挥开去,以再现全名或姓名中某字,从而风趣地恰到好处地表明题旨。比如,明代于谦十四岁去杭州应试,主考官杭州知府虞谦见其与己同名,便将于谦叫到面前戏出一联道:“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虞连用晋朝  相似文献   

3.
名人巧对     
<正>(一)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来。乾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们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都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旁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看了这盛气凌人的话语,又好笑又好气,于是提笔写了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塞北"在这里代指北方;圣人指孔子,他  相似文献   

4.
据说有人出了一个上联“孔明诸葛亮”,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因为这句上联既包含了诸葛亮的名和字,又有很明确的含义。后来有人注意到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字畹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畹华梅兰芳”,巧妙至极。这种对联就是对联的一种——人名对, 因为人名对用的人名大多都是名  相似文献   

5.
一幅神联     
<正>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看似平平淡淡的一个上联,其实讲的是一种人生状态。人生遇到困境是常态,因为人生在世,困锁自己的条条框框太多了,不得志的人就像鸟儿关在笼中,关闭了羽翼,不能展翅高飞。问题是其中的关羽和张飞又是"三国"概念里很重要的两个人物。关羽,除了是人名,又有被关闭了羽毛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类姓登科考》是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参考文献,但也存在一些讹误。文章以现存明代《登科录》和其它科举文献、地方志为依据,考证出其9处讹误,其讹误类型可分为:将非进士举子误作进士、一人误作两人、籍地和科甲之误等。  相似文献   

7.
女相如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载:隋炀帝御女(宫内侍女)吴绛仙,能画长眉,尝以红笺进诗谢帝,帝曰:“绛仙才调,女相如也.”  相似文献   

8.
写文章,不仅要水平,也要有生活。据传,苏小妹新婚之夜,设了三道题考新郎秦少游。三道题如都答对,便用玉杯饮美酒三杯,入洞房;若只答对两道题,则饮清茶一杯,不能进门,明日再考;如只答对一题,那就只能呷一口淡水,还要罚在外厢房读书三个月了。秦少游也是当时才子,第一道题要求和诗一首,第二道题是猜出诗中暗含的四个人名,秦少游很快就过了关。这第三道题是对对子,没想到五六岁便会对对的秦少游,这次却被难住了。苏小妹出的上联是:  相似文献   

9.
“后进何人知老大!” 现在的喜爱文学的青年,知道浦先生的人恐怕不多了.可在30—40年代以至解放初,清华园“双清”的名字是很响亮的.这就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朱佩弦(自清)先生和浦江清先生.两位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清” 字.浦先生的名字很雅,当时还有人出了一条上联:“浦江清游清江浦”,求对下联,条件极苛:回文;偏旁要一致;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听说至今也没有对出来,成为绝对了.  相似文献   

10.
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的祝枝山与唐伯虎交情甚厚,时常相聚。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对饮。祝枝山带着醉意,口出一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唐伯虎素以文思敏捷著称,听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不假思索地答道:刘伶饮尽不留零真乃一副绝佳“人名”联。上联中的贾岛,系唐代号称“诗囚”的苦吟诗人,下联中的刘伶,乃晋代享有“酒仙”之誉的著名雅士。人名对人名,十分准确,非常工整。上下联巧妙运用了异字同音(“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生动地表现了祝枝山与唐伯虎喝酒时的形态,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在皖南事变中负伤被俘的叶挺,1942年在敌人…  相似文献   

11.
留心初考、高考等大型综合性考试,常会发现作文中有这么一条明文规定:不允许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其言外之意是要求考生用虚拟的人名、地名、校名来代替。 考生的应付办法常常是:随便起个名字或者干脆用字母符号代替,或者将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来个“改头换面”。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下面就如何巧立人名谈谈我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副对联有用人名对人名之妙,柳三变即柳永,是宋代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时人;还有在人名中以数字对数字之妙,以“三”对“九”;除此以外,这一副对联上联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而下联中的“桂子飘香”是张九成的句;再,“成”和“变”也可对,两皆为我国古代乐理名词,可知此联对仗是十分工整的。  相似文献   

13.
1931年,陈寅恪主持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卷中加试对联,以“孙行者”为上联,征求下联。此题上联看似简单,但要对得工整并非易事。按对对子的要求,上下联必须意义、词性和平仄相对。因此,下联不仅要以某个较有名的人名应对,  相似文献   

14.
1916年4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婚后半年的一天傍晚,他俩到公园里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个讨袁对子的上联,你能续个下联吗?”孙中山微笑着说:“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考新郎来了。好,请读出你的上联来。” 宋庆龄吟了上联:“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甘肃人,曾任户部郎中。他才思敏捷,性格诙谐,是明代文坛“前七子”的领袖。传说他在江西担任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学生与他同名同姓,不禁觉得有趣,在点名的时候,他想考考那个书生的学问,说:“你怎么同我同名呢?我出个对子给你对好吗?”他不等对方点头,就吟出了如下的上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相似文献   

16.
在去年下半年我县六年级的数学抽测试卷中,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是这样的“:有一天乾隆皇帝请客,见一老人后,他想考一考纪晓岚,出了个上联‘: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应对‘:古稀双庆又添一岁喜秋。’两人会心地哈哈大笑。请你列出一个综合算式算出这位老人的岁数是。”当时  相似文献   

17.
考≠“烤”     
大嘴嘟:各位好!今天,我邀请到两位朋友,大志和语琛。首先,我要考考他们,我出一个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请二位对下联,内容要和学习有关。大志:我的下联是:日考周考月月考“烤烤”就焦。大嘴嘟:哈哈,语琛,你的呢?语琛:早读晚读夜夜读读读  相似文献   

18.
南对北     
据说林则徐小的时候,去亲戚家做客,恰巧碰到几个读书人谈天论诗,大家知道林则徐是个小才子,机敏过人,于是就出对考他。一个人摇头晃脑地吟出一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这可不好对啊!大家都笑吟吟地瞧着林则徐,都觉得林则徐要交白卷了。谁知,林则徐沉思了一会儿,就对出  相似文献   

19.
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这副对联具有用人名对人名、人名中的数字对数字之妙,摘取各自的诗句,隐喻各自的形状,都非常贴切。柳三变,即柳永。柳永有《破阵乐》词一首,其首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上联是用人物柳永和他的诗句属对的。张九成,字九韶。《宋史》有传,宋绍兴二年三月甲寅,高宗策试进士,张九成名列第一。九成对策中有句云:“澄江泻练,夜桂飘香,陛下乐此乐时,必曰:西风凄劲,两宫得无忧乎。”故李清照撰联以讽之。李清照讽词人  相似文献   

20.
陆明华 《课外阅读》2006,(10):31-31
成都望江楼有副上联: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百余年来竟无人能对。1964年,一工厂在望江楼举办赛诗会。有一青年工人突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若不计较平仄要求,对得也算是巧妙了。触景生情,完成旧对。朱元璋当牧童时常到学堂去听课,特喜欢老师教学生对对子,时间久了,老师也喜欢上这个放牛郎了。老师临死前交了一副上联给朱元璋说:这个上联我写了十多年了,下联总对不上。你想想看,能不能给我对上。这上联是“:三土考老者。”老师死后,朱元璋也好久未对上。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在一次寿宴上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