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屈原:考试为什么作弊?吾将上下而批判!李白:分数直下三千尺,疑是作弊落九天。杜甫:安得作弊千万次,令天下学生尽无颜。白居易:犹剩处分累洗面,此时无分胜有分。李煜;作弊应犹在,只是方式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张试卷随风抖。苏轼:月有阴晴圆缺,题有熟生难简,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努力,千里共婵娟。秦观:一心若是在平时,又岂在考试作弊?辛弃疾:考生不识题滋味,欲上层楼,欲上层楼,为能及格强作弊。李清照:答案无计可抄,才下笔头,又上心头。柳永:屡被警告终不悔,为题消得人憔悴。今宵答案何处?杨柳岸,衣裳残月。陆游:考生爱作弊,一任群芳鄙,零…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国青年报》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文章,一篇是《“考试作弊一律开除”遭遇合法性拷问》(下称《拷问》),另一篇是《学生不以为耻作弊屡禁难止》(下称:《难止》)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学生作弊问题。《拷问》一文认为:“大学的慧眼难容考试作弊的学生。学校因考试作弊而开除学生,毁掉的是他们的未来,还有他们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违背了教育的精神和目标的。”而《难止》一文则指出:“一方面是教育部严令各高校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一方面是考试作弊的学生前赴后继,学习成绩差的作弊求过关,成绩好的作弊争奖学金。对作弊…  相似文献   

3.
河边 《中国考试》2006,(9):57-60
人类自有考试以来就有了舞弊。作弊在历代科举考试中都有发生,随着科举制度发展,舞弊手段不断翻新,可谓层出不穷,贯穿科举制度始终。科举时代,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贿买;夹带考试经文;请人代考。也有学者从作弊主体的角度,将作弊分为四种情况:应试者的作弊;主考者的作弊;阅卷者的作弊;录取者的作弊。  相似文献   

4.
金旺 《教师博览》2006,(8):42-43
作弊奇书成国宝 有考试必有舞弊。明清科举考试必考“四书五经”,内容极其庞杂,计有30余万字。考官出题更怪.经常是从某一篇文章中抽出几个字或两篇文章首尾相连的一句话(古书竖排版)做试题,考生大脑再发达.也难应付近似刁难的科举考试。作弊风由此渐起.晚清大盛,各种作弊工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高职院学生作弊动因,探讨作弊的动机,为寻找对策提供依据.结果:32%的学生有作弊的想法,以担心不及格与获得更高的分数为作弊动困,并有从众心理、侥幸心理与赌注心理.结论:学生作弊影响考试的客观、公平、公正,应结合作弊动因与心理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6.
7日、8日,全国高考如期进行。为保障公平,任何形式的作弊都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而实际上,考试作弊与反作弊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自古就有、如影随形。随着技术的进步,作弊手段与工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更先进、更难排查,从最初的交头接耳、传递小抄,逐渐演变成智能手机、触屏计算机、耳塞式耳机或者内置摄像头的眼镜。  相似文献   

7.
屈原:学生为什么爱作弊?吾将上下而批判!李白:分数直下三千尺,疑是作弊落九天。秦观:一心若是在平时,又岂在考试作弊?李清照:答案无计可抄,才下笔头,又上心头。岳飞:努力要趁早,考试难道只想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吴承恩:作弊是为了吃唐僧肉,没想到孙悟空居然有金光火眼。曹雪芹:学生满纸荒唐言,一把作弊辛酸泪。徐志摩:轻轻地,我被开除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老师轻轻地眨眨眼,不放过任何一个作弊人。名人戏说考试作弊@伍振  相似文献   

8.
教育观点     
跨越式发展,不能跨越教育//四书五经应该重回课堂//学校应该培养“贵族”//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身份”决定了民工子弟校办学难  相似文献   

9.
陈富 《考试研究》2014,(2):73-82
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实演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作弊的现状、成因及行为发生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考试作弊具有普遍性,作弊行为已经进入到一些学生的基本价值体系,形成一种"作弊文化";(2)来自城乡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倾向"、"作弊动机层面"、"管理制度层面"、"作弊原因"等方面有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上有显著差异;(5)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作弊动机"变量上有显著差异;(6)作弊方式多样,并带有明显的时代技术特征;(7)学生对作弊的认识和态度有不同的倾向、攀比心理的影响、考试试题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管理过程的松懈、考试与评价方面的不合理性、教师监考的松懈等是促成学生作弊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指出作弊现状、分析作弊成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作弊或尽量减少作弊的干预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态探微北京师范大学郑萼考试作弊,这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说起来连小学生都脸红的羞事,如今在堂堂的高等学府里竟成了一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平常事了。其在某些高校大有蔓延之势,甚而至于在一些大学生中日渐变得时髦起来。这真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而又难...  相似文献   

11.
材料回放: 不久前,武汉理工大学针对“考试作弊”出台新举措:一人作弊,全班受牵连。其主要内容为:只要班上有一人因考试作弊受处分,该班本学年参与优秀班级、标兵班级评选的资格将被取消。而此前,武汉大学规定,允许学生按班级申请“无人监考”, 但在无人监考中,如有一人被发现有作弊行为, 其所在班级所有学生该次考试成绩全部无效。同学们的来信,表示支持的有,表示反对的也有,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1作弊数量扩大化大学生作弊数量逐年提升,男生女生都有参与,男生数量高于女生。每个专业、每个年级、每门考试都有作弊,无论是校级考试,还是省级、国家级考试,无论考场采取了何种严格措施,都无法完全杜绝考试作弊。2作弊方式多样化大学生作弊主要采取夹带纸条、提前书写在课桌上,手机作弊,写到餐巾纸或者身体某部位,有单人作弊,有两人甚至多人团体作弊,有交头接耳,有互换试卷,有找人替考,作弊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考试作弊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600名来自浙江宁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大学生作弊的影响。结果:“学习成绩”“年级”“教学质量”“作弊被抓概率”“作弊惩罚力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率没有影响,“性别”“对作弊的态度”“效仿作弊情况”对考试作弊率影响显著。结论:为了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率,学校应积极对监考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3):4-4
考试安全将有法律保障读了贵刊2007年3月上刊登的《大学生作弊现象:一种泛滥全球的文化趋势?》一文,感触颇深。的确,大学生作弊现象日趋严重,作弊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高科技化。考试作弊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格,也损害了诚实诚信、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大学生作弊现象应当受到教育部、考试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家儿子上初二那年,有一次教导主任在学校的家长会上跟全校同学耳提面命:绝对不能作弊,作弊是说谎的行为。儿子当场举手说:"主任,你知道为什么学生要作弊吗?"主任迅速地回答:"因为你们想要拿高分啊!"儿子继续说:"那为什么学生想要拿高分?"主任一时语塞,儿子继续说:"因为家长跟老师都希望孩子拿高分,有些人做不到,只好作弊!"拿儿子的逻辑来推,可  相似文献   

16.
作弊的代价     
一次作弊,或许在很多人眼中会认为这没有什么,又或是认为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根本没什么好说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一次作弊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会吧,居然要检查,有没有搞错,还以为说说而已。没法子了,看来只得出‘杀手锏’了。”这是我在老师宣布要检查课文背诵这个“坏”消息后的第一个念头。环顾一下四周,只见不少“同病相怜”的同学犹抱课本半遮面,临时抱佛脚,已太迟,虽说能记多少算多少、但除非你是“电脑”脑袋,不然就甭想了;有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防止考试作弊。我认为除了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风外,还可:1.有重点的监视。重点监视对象来源于和同学们的多接触、多了解。作弊学生一般平时学习不认真,靠“作弊”吃饭,故我们可根据平时作业、平时出勤等情况及通过向班主任了解,和学生接触等手段,了解到考场上可能出现的作弊情况,在考试时进行有重点的监视。2.针对学生作弊特点,防止作弊。①试前让学生按学号坐座位,从而打乱学生既定的作弊群体。②试前在试卷上编上号(编号以几排几座方式),按编号发卷,因作弊一般不可能超越  相似文献   

18.
看了同学们的讨论,我首先有一个感触,那就是大家都能意识到作弊是件不好的事情,这让我很欣慰。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作弊行为。当时人们借用三国名将颜良和文丑的名字,把考试与作弊的关系戏谑为:不嫌文丑,宁爱颜良。意思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中华文学选刊》登载《中国高考作弊报告》,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先不说老师与考生之间的相互勾结的作弊,也不说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本地的升学率而集体进行的犯罪性作弊,单说考生自己的个人行为,现今的作弊技术和手段之高、之先进,也已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有次单元考试,有学生李某作弊,讲评试卷前我在全班说:"李某这次考试考得很好,但是是作弊的,作弊获得的好成绩我们大家觉得是可耻的,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做."话音未落,李某大声地说:"作弊又怎么啦,该不会判刑吧."随即气呼呼地把卷子撕得粉碎,丢在垃圾筐里.看到这种情形,我只好冷处理.课后又做他的工作,尽管最后他心悦诚服,但使我很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