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兴”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毛主席在这里正面肯定了我国古典文论中作为艺术手法的比、兴的提法;而且,把诗歌创作中比、兴两法,与形象思维直接地联系起来,为我们准确地解释比兴的涵义,批判地继承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学理论遗产.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国的文学理论批评,最早是从论诗开始的。比、兴两法,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普遍运用,《周礼》就是从古代民歌中最早概括出文艺理论上比、兴概念的。①以后,楚辞,汉乐府,魏晋六朝的五言诗及民歌,直到诗歌鼎盛的唐代,诗人们一直采用,也为历代评论家所肯定。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呕心沥血、勤奋刻苦,创作出大量光芒四射的诗篇。他的诗歌大都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但是,由于他生命短暂,使他不可能对社会生活有非常深刻的体验。因此,他的诗歌内容大多比较单薄。而在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的唐代,李贺之所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主要在于他继承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同时也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的几个著名诗篇充分反应了这些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很多名篇佳作,至今仍脍炙人口。据载,李贺为了搜集创作素材,经常早晨骑驴出门,背着旧锦囊,到处游历,观察生活。每当他触景生情,偶有所得时,便立即把涌入脑中的诗句记在纸条上,然后投入锦囊中。到傍晚回家时,锦囊中的纸条总是装得满满的。晚饭后,李贺就研墨叠纸,写下新奇瑰丽的诗篇。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同时也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的几个著名诗篇充分反应了这些特色. .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然其中亦有比、兴。”毛主席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运用形象思维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进行诗歌戗作的艺术规律。毛主席的诗词正是运用这一规律进行创作的光辉典范。下面,试就毛主席诗词中的比、兴和赋的问题谈点粗浅体会。“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类似的联想和对事物关系的认识,选取他事物来描绘本事物的内在特征。这是我国民歌和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文心雕龙》“比、兴赞语:‘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圆览”,就是观察  相似文献   

7.
李贺(790—816)是中唐诗坛一位早天的天才。他遗留下来的二百四十多首诗歌,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艺术上更是别树一帜。这些诗,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精巧,语言瑰丽、警策,调高气峻,色彩浓艳,体现了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本文拟就李贺诗中的比喻手法以及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特色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李贺诗歌中的通感、幻觉和高峰体验王玉民唐人李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别出心裁的创作手法和新颖的创作风格,在唐代,也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同时,他又是一个历来有争议的,不易为人接受和理解的诗人。他诗歌中那些虚...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这位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只活了二十七岁,创作生活也不过十多年,但从其遗留下来的二百四十多首诗篇来看,他已具有一般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成就。他的作品虽然不如屈原、李白、杜甫的作品那样享有盛名,但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是唐代诗苑中的一株奇葩异花,很为当世和后代的人们所称道,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  相似文献   

10.
通感手法在李贺诗歌中的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感手法 ,在李贺诗歌中的运用 ,其数量之多 ,运用之妙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是最为突出的。客观物象在李贺的笔下往往不是按其自然的本性和方式存在。而是经过位移和变形 ,再依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重新组合在一起 ,使他的诗歌更加富有个性。在这种切割组接中 ,通感手法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李贺诗歌风格形成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1.
屈原、李白、李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三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由于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且身世经历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他们在创作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李白和屈原倾向于积极浪漫主义,而李贺则明显带有颓废、消极的特点;想象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必备素质,屈原和李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连贯性、统一性,而李贺的想象却变幻莫测、跳跃性极强;在象征意象的运用上,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丰富且两者都注意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而李贺的意象由于个人经历的坎坷显得更加虚幻荒诞;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三位诗人都注意了神话传说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尽管三位诗人的创作各有千秋,但是从三者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白、李贺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他们共同发展了浪漫主义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谈到“诗要用形象思维”的时候,强调了“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好的诗歌;都离不开、而且都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在诗歌中比、兴运用得好,可以加强所抒写事物的形象的可感性与凝炼概括的力量,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性格,渲染出意境,促进人们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  相似文献   

13.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元末名诗人。他的诗在元朝末期很有名,称为“铁崖体”。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深受李贺诗歌的影响。《题芭蕉美人图》是杨维桢为一幅仕女图所作的题画诗,诗人充分运用比喻、象征和描摹等艺术手法,将画面中无法说明的境界充分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6,(6):77-80
广西壮族诗人韦文俊的叙事长诗《莫一大王之歌》,一举打破诗坛叙事长诗长久的荒寂局面。文章阐述了该作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重点论述了其艺术特色:继承、发展壮族民间关于莫一大王的神话传说;具有"抒情中叙事、叙事中抒情"的叙述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创造性地运用广西山歌形式;大量运用赋、比、兴、夸张、谐音等手法等。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充分说明比、兴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比"?什么是"兴"?二者的异同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又怎样?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文心雕龙》《比兴》篇中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宋代的朱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可见赋、比、兴,尤其是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因此弄清赋、比、兴的含意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采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后来研究《诗经》的人将它概括出来,并作了各种解释。《周礼·春官·太师》有“六诗”之说,《毛诗大序》则称“六诗”为“六义”,这就是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此后,“六义”的称法一直为历代所沿用。但《周礼》和《毛诗传》对“六义”之间  相似文献   

1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和其后的诗歌颇有不同。本文拟就《诗经》运用“比、兴”的特点和其后的发展情况,初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由此可见“比”和“兴”两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比”“兴”呢?“比”和“兴”虽然极为接近,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介绍诗歌创作的文章中,说“比”“兴”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19.
诗鬼李贺,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而卒时仅27岁.这样一位年轻的天才诗人,其诗歌却每每涉及对生命倏忽、人寿短促的感叹,这与他所处年龄应有的心态相差很大.李贺这种感叹的抒发方式与他人不同,表现在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先写天界(自然)的运动变化,接下来写人事,两相对比来衬托人间生命短促.究其原因,这与他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感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特征鲜明,极富新意和独创性.中唐诗人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通感艺术手法,奇想联翩,构思精巧,体现出一种奇诡、冷艳和瘦硬的风格.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李贺诗歌中通感的基本形式,并从通感的角度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