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数学特别敏感的数学家 1.印度伟大的数学家拉曼纽姆十分熟悉每个自然数的特殊性质.一次,拉曼纽姆在英国住院,数学家哈代去看望他.交谈中,哈代说他坐的出租车的车牌号是1729,似乎没有什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2.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姨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  相似文献   

3.
汉字换数     
1.在下面算式中“我、是、小、学、生、好”分别代表1~9这九个数中的一个数。请你把式中汉字换成数字,使算式成立。我是小学生×好生学小是我2.下面算式中的八个汉字分别代表1~8这8个数,请你把每个汉字对应的数字找出来,使两个等式都成立。努+力+拼+搏=建+设+祖+国;努×努+力×力+拼×拼+搏×搏=建×建+设×设+祖×祖+国×国。筌汉字换数答案:1、21978×4=87912;2、1+4+6+7=2+3+5+8;1×1+4×4+6×6+7×7=2×2+3×5×5+8×8。汉字换数@东春  相似文献   

4.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5.
评述了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关于好数学的一些看法。分5个方面来阐述哈代的观点:好数学的起源、好数学的优美性、好数学的严肃性、数学的实用性以及好数学创造者的年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哈代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富有独创精神的数学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想从另外的途径摸索素数的规律,如当他们看到11是素数时,就想是否还有一些清一色由1组成的素数呢?于是他们对这样的数一一进行判断:111=3×371111=11×101,这两个数都是合数。这种完全由1组成的数一般称之为“纯元数”,通常记作R n。这里的n表示1的个数,如11111记作R5,111111记作R6等等。下面对这样的数继续进行判断:R5=41×271R6=3×7×11×13×37R7=239×4649R8=11×101×10001R9=32×37×333667R10=11×41×271×9091R11=21649×513239R12=11×101×100010001R13=53×79×265371653R14=11×1111111×909091R15=3×37×100100…  相似文献   

7.
[实录] 师:同学们都乘坐过出租车吧?坐出租车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出租车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当我们乘坐出租车之后,会得到这样的专用发票—— (出示3张出租车专用发票)  相似文献   

8.
自然数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是从小到大排序的:1,2,3,4,5,….1964年,前苏联数学家萨尔可夫斯基在《乌克兰数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不太引人注目的论文《线段连续自映射的各周期共存》,文中把自然数重新排序为:3,5,7,9,11,…6,10,14,18,22,…12,20,28,36,44,…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上面的排序在形式上稍作改动,即是:3×20,5×20,7×20,9×20,11×20,…3×21,5×21,7×21,9×21,11×21,…3×22,5×22,7×22,9×22,11×22,…3×2n,5×2n,7×2n,9×2n,11×2n,…2m,…,25,24,23,22,21,20.…,32,16,8,4,2,1.通过这样一改动,我们可发现这种排序的构成方…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哈代深刻刻画了苔丝这个敢于同男权中心社会抗争的新女性形象,美丽善良的苔丝不断遭受命运的捉弄,最终成为"命运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加法与减法运算符号。德国数学家威特曼(1460—?)在《简算与速算》一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一竖就表示减少。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的宣传和倡导,在1630年终于获得了公认。“×”,乘法运算符号。这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得(1574—1660)在1631年根据“乘”是另一种增加的方法,把“+”斜写成“×”。另一乘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宝塔     
形体各异、千姿百态的宝塔,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十分有趣的是,在数学里也有这种“数字宝塔”.例如,1×8+1=912×8+2=98123×8+3=9871234×8+4=987612345×8+5=98765123456×8+6=9876541234567×8+7=987654312345678×8+8=98765432123456789×8+9=987654321法国数学家路伽,对“数字宝塔”特别感兴趣.他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例子,下面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两例: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9+5=1111112345×9+6=111111123456×9+7=11111111234567×9+8=1111111112345678×9+9=111111111123456789×9+10=11111111110×9+8=89×9+7=8898…  相似文献   

12.
汪晓勤  杨一丽 《中学教研》2003,(7):48-48,F003,F004
英国大著名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回忆说:“我不记得孩提时代曾对数学有过什么特别的爱好。做个职业数学家,在我的想法中一点也不高尚。数学对我来说就是考试和奖学金。”这是哈代对数学真正产生兴趣以前对该学科的看法。或许,这也是我们自己所教的不少学生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数学从定理到定理,抽象、深奥、枯燥、刻板,似乎只是数学家们玩的智力游戏,离他们很遥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爱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  相似文献   

13.
每逢周末,某县一中的大门口就会停着许多出租车,出租车的起步价是8元.善于精打细算的同学都知道,同路的几个人合乘一辆出租车是比较省钱的.一天,张华、李明、白兰和罗旭四人合坐一辆出租车,大家讲好共同摊分车费.张华在全程的14处下车,李明在全程的12处下车,白兰在全程的34处下车,罗旭坐完全程,共付车费24元.星期日返校后,四人在一起讨论车费分摊问题.张华:平均摊分,每人6元.李明:按路程远近摊分,根据四人乘坐的路程之比为1∶2∶3∶4,所付的车费之比也是1∶2∶3∶4.即张华付24×110=2.4(…  相似文献   

14.
马莉 《师道》2004,(11):34-34,35
记得上初中时,我的一位同学数学成绩极好,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数学家。也许是恃才傲物,她的性格特别倔强。一次数学课,教室里静悄悄,这位女同学却与同桌窃窃私语起来。数学老师也许是为了压压她的傲气,便怒斥:“×××,站起来,别以为你成绩不错,便可以肆无忌惮”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后泪如雨下,一节课下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符号科学,事实的确如此。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威德曼(Widman)从表示箱子重量的符号中得到启示,把“+”“-”符号引入数学运算,“+”表示增加,“-”表示减少。“+”,“-”渐渐成为数学中加减运算符号,延用至今。十七世纪,英国数学家欧特莱,(Oughted)认为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他就把表示加法的“+”斜写成“×”,表示相乘。十七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棺乘符号“×”容易同表示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医生,”凡·艾斯克解释说,“我要赶往医院为一个病危者动手术。”“闭嘴!”这个黑衣人凶狠地说,“继续往前开!”当车子开出镇子一英里后,黑衣人命令医生停车,滚下去,然后他自己开车上路了。凡·艾斯克医生站在风雨中愤懑而无奈地望着车子疾驶远去。一个半小时之后,凡·艾斯克医生才找到一部电话,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赶到火车站。可是一问,下一班开往格兰富尔的火车要到12点钟才开,凡·艾斯克医生只好继续等待。当凡·艾斯克医生赶到格兰富尔的医院时已是凌晨2点,海顿医生正在焦急地等他,但不明白他为什么迟到了。“我已尽了最大努…  相似文献   

17.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18.
镜头一这是一节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体育公开课,听课的对象是全体家长,内容是掷沙包,障碍跑。其中障碍跑这个内容体育老师采用的是分两组比赛的方法。体育老师一宣布这个方法,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两个小组的很多学生说:“我们组不要吴××!我们不要吴××!”后来,吴××自己所在的小组勉强接纳了他。这令在一旁看的吴××的妈妈有点不太好意思,作为班主任的我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育对智育和德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家哈代 (G·H·Hardy)曾经指出 :“数学家的造型或画像与诗人的造型一样 ,必须美 ;概念也像色彩和语言一样 ,必须和谐一致 .美是首要的标准 ,不美的数学在世界上找不到永久容身之地 .”数学的美充满着整个世界 ,中学数学从内容到方法等诸多方面都蕴含着数学美 .数学教学中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 ,挖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王国 ,那么 ,对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1 审视数学之美 ,陶冶思想情操鲁迅先生认为 :“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美…  相似文献   

20.
空间与图形     
请大家来指挥交通。正方形往东走,长方形往西走,平行四边形往北走,其余的往西走。围花圃,算面积。用2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花圃的面积是多少?××××××××××××××××××××××××××××××你有几种围法?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四年级/谢海虹)27观察思考,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否相等?你能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里吗?1.如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后,面积(),周长()。A.扩大了B.缩小了C.不变2.在一个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A.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