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介学是近年兴起不久的新兴学科,它拓展了比较文学、翻译学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展示出极大的学术研究空间。文章对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对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与文学翻译史的关系问题等,更是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理论新探》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为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该书首次将译介学纳入翻译学范畴的文学领域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其突出贡献表现在:分层次界定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的新概念;确立了翻译研究中的译介学范畴;阐释了翻译研究的译介学范式;分析了翻译视域下的译介学传输路径;明确了传统文学翻译研究的当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翻译学、译介学及翻译文学学科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这除了得益于我国翻译及翻译理论传统的丰厚积累,还靠了像谢天振教授这样的一批翻译理论家的努力。谢天振教授从比较文学切入翻译研究,论述了文学翻译的特性,响亮提出并有力阐述了“翻译文学应该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提出了翻译文学史编写的有关理论主张,逐步系统地建构了译介学的理论体系,这些都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践历史悠久,但翻译研究只是在20世纪后半叶才成为一个学术领域.翻译研究学派的诞生和发展推动翻译研究走向深入,促进了翻译学学科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翻译学的构建在译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但其学科地位仍不令人乐观。20世纪6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走的是一种跨学科移植的途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论及解构主义从不同角度对翻译学的多维层面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蔚然而成一股理论潮流,使翻译学的跨学科趋势史无前例地变烈加剧。另外,被称之为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的译介学也入主翻译学,可以说,翻译学的跨学科多元架构形成了近期翻译学研究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学术大潮的影响和冲击,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意识觉醒,翻译学发生了"文化转向"。文化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揭示了翻译的文化属性,构成了翻译学一直所缺少的外部研究;另一方面,文化研究在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模式进行反拨的同时,忽视或否定了翻译的语言属性和翻译学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7.
林先生,您是我国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您就开始发表史学研究的文章,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您在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方面所做出的建树,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今天,想就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与您讨论一下。不过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我想请您谈一下您走人史学这个殿堂的背景,也就是说您是如何成为一个史学家的呢?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德格尔有关“存在”、“遮蔽状态”等概念来解读谢天振教授的译介学研究。基于“创造性叛逆”的译介学研究揭示了受忠实翻译观影响而陷入“遮蔽状态”的存在者——翻译文学以及此在——翻译主体,探讨了翻译文学在文化语境下的产生、变迁、接受与影响,从理论上对翻译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翻译学奠定了以翻译文学为主体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译介实质上包括翻译过程和传播过程,当务之急是积极寻求能够涵盖译介活动各要素并将翻译学和传播学融为一体的译介新模式。通过对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译介现状的调查,结合生态翻译学理论及传播学的马莱兹克系统模式,本研究积极构建由译介环境、译介主体、译介目的、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七大生态维度组成的译介模式,构建中国文学译介模式,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长达30年的翻译研究中,谢天振教授从跨学科的视角介入翻译研究,创立了独到的译介学理论体系,将翻译文学置于特定时代的文化时空进行考察,使翻译研究超越了“术”的层面而上升为一门显学。谢天振教授的学术思想中体现出的问题意识、“学”的意识和理论创新和建构意识,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学术空间,同时也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译学的进程和走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翻译研究中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和翻译本体研究的一些偏颇认识,在对译学研究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学派翻译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进行探讨,廓清了其在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另外,对否定文化学派研究而提倡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观点之偏颇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翻译本体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新发展,指出翻译本体研究同样在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化途径的翻译研究与本体研究在翻译研究系统下互相关联,并倡导以多元兼容的系统论学术思维对待不同层次的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又有了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研究。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视野下迥异于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是从跨语言、跨民族的角度,从文学和文化的层面来研究翻译这一实践活动的,对于"文化转向"下的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龚先生,您好!您是我仰慕已久学界前辈,也是我多年来极为钦敬的著名学者。对于您的学术成就、以及您孜孜以求、勤奋治学的精神,更有一种高山仰止般的敬重。今天能够有机会向您请教,感到十分荣幸。那么,下面我们先从您的治学经历谈起吧?您能不能就您大学毕业之后.到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一阶段的人生和学术经历,给我们谈一谈?  相似文献   

14.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翻译学科建设是当前我国翻译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翻译学的尝试。吕俊提出的建构主义翻译学在国内翻译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文章拟从翻译研究范式的嬗变来探讨建构主义翻译学建立的必然性,并从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知识准备来探讨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文章指出,建构的翻译学符合中国当前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的译学发展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贺旺 《英语辅导》2010,(4):193-194
翻译批评研究是翻译学学科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保证译文质量、提高翻译研究水平、丰富翻译批评理论、促进译学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翻译批评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翻译批评系统内涵,分析了翻译批评系统功能,以期提高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并促进翻译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青山:刘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尤其是在汉魏六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领域建树颇丰。《永明文学研究》《中古文学文献学》《玉台新咏研究》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奠定了您在中古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您的学术成就。据我所知,您最初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时是在八十年代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决定扎根相对枯燥的古代文学研究呢?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由若干学者译介至中国,但其本土化发展甚是缓慢。近年来,我国学者纷纷将"双性同体"的概念引入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但是笔者发现大部分研究的落脚点过于片面和主观。本文以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作为切入点,着重论述译者双性视角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问题。最后辅以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与张玲、张扬译本的比较来验证本文主体论述。  相似文献   

19.
《河南教育》2013,(4):64
优秀稿件可推荐刊登在《课程教育研究》或核心期刊上发表。有意者请在来稿或E-mail中注明。作为烛光的传播者,您的学术成就理应被广泛认可,社会共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您的美文论著理应被媒体刊载,传于后人。但,这往往是梦,我们将做您的圆梦人!  相似文献   

20.
北欧地区的中国通俗文学研究包括翻译和研究两个方面,文学作品的译介取得不少成就,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从研究方法来看,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少学者重视田野调查,研究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