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中考文言文主要考点透析1.文言词语积累和应用的考查。从2005年全国各省市对文言词语的考查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占大多数,主要体现为对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考查,文言虚词的考查占的比例较小。2.文言语句的断句或诵读停顿的考查。①根据文意给语句断句;②仿照例句,按要求断句;③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④判断朗读停顿的正误。3.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从选材上看,有对课内语句翻译的考查,也有对课外语句翻译的考查,主要体现为一是对文章的理解很重要的句子;二是在表达上有一定特点的句子。4.文意理解的考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概括选文…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在古文的诵读中,“遇到一些较长的句子,诵读时要在句中停顿,必须辨清语意和语言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语言结构一致。”但是,“汉语语句组织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是在语句组织规律之外,还要注意音节上的平稳。”(郭绍虞《汉语  相似文献   

3.
阅读一篇文言文时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的标志。鉴于此,在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内容的考查,而这部分知识往往是许多考生的薄弱环节,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4.
文言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全国各地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不少同学反映文言句子浩如烟海,一个句子一种停顿,难以掌握。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  相似文献   

5.
解文言断句题的基本方法不外乎在粗通大意的前提下,利用题目所给出的语段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因素来判断句子正确的停顿位置。本文对语文高考文言断句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时称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给言断句、加标点,首先就得辨明句读。辨明句读当然首先需要基本读懂段的意思,但准确断句和加标点就还得下些功夫,运用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7.
考点分析中考试卷中,对文言语句断读的考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即或要求用“/”划分句子的停顿和朗读节奏,或要求给相关的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清文言句读则是文言文诵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读清句读",就是要读准确文言句子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要正确读出古文语句中的停顿,必须做好辨析工作。  相似文献   

9.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清文言句读则是文言文诵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读清句读”,就是要读准确文言句子的停顿,不要读破句子。要正确读出古文语句中的停顿,必须做好辨析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题型,分析一下解题方法。一、句读的考查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对“句”的考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断句,即给一段文字加注标点。对“读”的考查,是给指定的语句划分朗读的节奏。  相似文献   

11.
古书没有标点,读书时如果断句错误,把上一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读,或者把下一句开头的字连到上一句读,叫做“读破句”。现在的书都有标点,像古人那样的读破句现象一般是不至于发生了。但是,小学生因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处理不当而把句子读破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破坏了句子的结构,影响语意的表达。因此有必要对读破句现象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朗读中的停顿指朗读时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朗读时需要气息,气息有长有短,但总要换气;同时,停顿也是表达上的需要,它是划分语音段落、语言层次的重要手段。合理、正确的停顿既可以调节呼吸,又可以显示语法结构,使语意鲜明,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朗读中的停顿是必不可少的。而聋生在朗读中常会出现一字一顿、破词断句等停顿不当的现象,文章对30名聋生朗读现象进行了观察,并对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的准确朗读,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重音和语气语调。其中,准确地读出节奏,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与此相对应的中考考题即准确标注文言句子内部的朗读停顿,这是较常见的一种题型。例如,2011年南通市中考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使人过涧%%%(2)盖夕虹也(句子出自《虹》,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第一句"使人过涧"就是"派人过山涧",根据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中考文言文考查中,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的划分,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例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  相似文献   

15.
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读”。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对今人而言,明“句读”主要指正确地给文言文断句。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停顿。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考点,近几年广东高考连年考查,其他省市也是多次考查。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的第12题,就是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高伟 《青少年日记》2009,(2):59-63,25
阅读一篇文言文能够准确地停顿和断句是读懂的标志。由此可以看出停顿和断句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全国各地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考察中,常会涉及文言文句子诵读节奏内容的考察,笔者对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发现有1/6的试卷涉及到了这方面的考点,  相似文献   

18.
要正确地对文言文断句标点,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意、停顿、结构、语气等,需要标点者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和功底。本文介绍了几种掌握文言文断句标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李平 《考试周刊》2010,(24):53-54
我们平时朗读文言文时,常常会因为一个句子太长,或句子读不顺畅而难以理解整体的内容。因此在朗读时,我们要准确把握句读(judo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适当停顿,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20.
古时候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读起来很费力,甚至误解。所以读古文得先学会断句,断句也不容易,有些句子的断法至今仍值得商榷。如中学语文课本《曹刿论战》有个句子“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就有疑问。“轼”是车上的横木,打仗那么紧张,曹刿站在横木上观风景吗?显然该句应断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一句的意思是上车后,扶着横木望齐军败退。可见古人读书很费劲。到了汉代,才发明“句读符号”,即语意完整的一个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小段为“读”(音dòu),宋朝始用“,”“。”来表示句读。明朝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