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百多年前,在广阔的海面上,一支威武的舰队正浩浩荡荡地向西航行,看上去煞是气派。它是一支组织严密的混合舰队,由宝船、战座船、粮船、水船等组成。领航的是一艘非常壮观的宝船,它昂首翘尾,风帆高张,双层楼阁的舱房上飘扬着一面绚丽的帅旗,旗下站着一位体魄雄健的指挥官,他远眺着连天的碧波,镇定自若地指挥舰队奔向远方。他,便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相似文献   

2.
伍怀林 《成才之路》2011,(32):71-71
教材简介: 《郑和远航》一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简要地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课文篇幅较长,但是层次非常清楚,围绕“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把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教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材简介: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简述"庞大的船队".(呈现相关含有数字的短语,教师引说郑和第一次远下西洋的船队规模.) 2.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让我们穿越时空界限,跟随着这位600多年前的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做一次前无古人的远航. [复习导入,定下场面壮阔、人物伟大的基调.] 二、精读指导 (一)解读"和平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与各国交往的? 1.大家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各国百姓、各国商人交往的,划出有关重点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5.
戴亚兵 《广西教育》2013,(13):40-41,45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率领大明船队远航西洋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教学思路】一、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脉络结构。二、突出重点,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历史》《郑和下西洋》一课,我体会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像电影的技巧一样要用"特写镜头"使重点突出.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朝代,下西洋的目的,在当时具备哪些下西洋的条件是"远镜头"的内容,当然也需要脉络清楚.这些不是重点,在课堂上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但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少年电脑世界》2010,(12):50-51
丢丢总评:自古以来广阔的海洋。孕育着人类无尽的梦想。15世纪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兴起,航海开始步入黄金时代。挑战、征服大海成为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梦想。航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勇敢的年轻人加入到航海的大军中。  相似文献   

8.
你喜欢大海吗?如果你喜欢航海和探险,那么,你可能会喜欢我的故事。我叫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1519年,我的船队起航了。我带领船队穿越大西洋,从现在被称为麦哲伦海峡的地方进入太平洋。我们一路上克服了许多困难。虽然我于1521年在菲律宾被杀害,但我的船队一直坚持不懈地前进,并在1522年回到了西班牙,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郑和远航》一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简要地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一、教学构思: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许多老师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让真实的历史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学习了历史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于是我就想,何不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基于这种想法,我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加“郑和下西洋”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具体有四个展厅,如图。  相似文献   

12.
1405年的7月11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郑和首次率领船队下西洋。此后的28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发起的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航海运动早了近一个世纪。其船队规模之大, 航海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它海内外航海活动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历史性散文。文章主要讲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从出发前的装备.人物的神情与心理.出使中的态度与做法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详细地记录了第一次远航,简略写了其他六次远航。本文以描述性语言重现历史场景为主要表现形式,运用了比喻、  相似文献   

14.
背景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设计与制作》中的第一课。《设计与制作》是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一个单元。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科学探究中的“设计”环节进行重点训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设计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一只小船,并知道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设计,人们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只小船,并能对别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2.理解设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意义;3.意识到一个近似完美的设计,需要人们不断地修改、完善。教学重点:理解设计并会设…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前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了解郑和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率船队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臾上的壮举.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文童。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写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让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应用116页-1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校园操场的大小,按要求设计运动场;能够选用恰当的比例尺画出运动场平面图,并正确计算运动场占地面积、建筑材料造价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内容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区分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而且知道了可能事件发生的机会有大小。在第二学段  相似文献   

19.
图形变换知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本节课通过对典型图案的欣赏、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手段进行图案设计。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潘群先生《郑和使日问题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首次提出郑和曾在明永乐二年出使过日本,引起了中外学者和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广泛兴趣,下面就郑和东渡使日问题提几个疑点,以供潘先生及其他同志在探讨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