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唐太宗对王羲之非常崇拜,他千方百计、大力购求王羲之的遗作,特别是对《兰亭序》,他购求不成,又用欺骗的手段索取到手,最后又随他葬入昭陵。他为《晋书》的《王羲之传》写《论》,认为王羲之是“尽善尽美”的书法家。他为了使自己的女儿也像王羲之女那样,在书法上大有成就,遂命其第十二女字孟姜,与王羲之女同字。总之,在唐太宗看来,王羲之是前所未有的书法家,也是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张福星 《阅读》2014,(12):19-19
有一年,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正值年末岁尾,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人们都非常崇拜王羲之的书法,春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了。  相似文献   

3.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大书法家。书法宗王羲之、王献之。狂草笔力雄键 ,结体险峻 ,节奏强烈 ,个性鲜明。他高举改变书风大旗 ,以挽救明末书坛由婉约尚姿渐至媚俗的颓风 ,卓然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相似文献   

4.
丹丹 《阅读》2014,(9):30-31
六朝古都南京人杰地灵,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书法家王羲之,文学巨匠曹雪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还有当代书画家傅抱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傅抱石先生的故居.来认识这位大书画家吧!走一走,探寻故居行 傅抱石先生的故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傅厚岗6号。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名家辈出。当我们翻开珠玑满目的书法史册,一连串书家闪光的名字就会跃然入目:“汉魏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秒”,唐宋有虞、欧、褚、薛、旭、素、颜、柳、米、蔡……他们好象夏夜的群星,争相辉耀。而在这粲若星晨的书家中,王羲之以他独有的风姿脱颖而出,成为彪炳青史的书林巨擘。 王羲之(303—316),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出身晋朝名门的琅琊王氏家族,多年任地方官,最后官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的传世名作《兰亭叙》创作于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这年的暮春三月,初度浙江并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参加了在会稽山阴的的兰亭举行的一次盛大集会.与会者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他们分坐在境蜒的曲溪两旁,把斟满美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让它随溪漂流,看杯子停在谁的身旁,谁就饮酒赋诗.这天恰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饮酒赋诗、纵情尽欢后逸兴勃发,当时趁着酒兴欣然命笔,用蚕茧纸、鼠须笔即席书写了一篇诗叙.于是,我国书法史上的千古绝唱《兰亭叙》便问世了.据记载:王羲之书写此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及玄学盛行 ,在此二者的互动下产生了魏晋时期特有的审美风尚———魏晋风度。王羲之《兰亭序》最具体地反映了晋人“哲学的美” ,是魏晋风度的审美典范。王羲之书风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的把握与宏扬 ,有时则表现为后人对他的技法的临摹学习 ,前者的影响是积极的 ,后者的影响却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书法家的创作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表面上似乎是在展览机制导向的影响下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而实际上,却是当代书法家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在作品当中最直接最具体的显现,这体现出当代书法家在书法审美追求方面表达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自觉与智性,并构成了促进书法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平生得意之作,其书用笔遒媚劲健,结体似奇反正,章法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意境平和自然,悦人心神。故为后人誉为冠绝古今的“天下第一行书”。  相似文献   

10.
历代不少书法家习惯于酣饮大醉后,一任天机,淋漓挥洒,创作了无数奕奕动人、不可复得的艺术精品。在这里.酒虽不是书法家创造力的源泉,但酒能亢奋精神,诱发无意识,从而形成书艺创作的内驱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翻译工作中如何将中国民族性文学形式-文言文完整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一直是译者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以一代大家"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为范例,从中西思维对比研究理论出发,觅文言文汉译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发展要受到政治功利因素的干预。这在唐代的书法艺术中有很明显的反映。文治的需要,使众多的书法家挤身仕途;而书法家干禄的成功又促使唐代书法空前的繁荣,以至于尚好书法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干禄实用也决定了书法端庄、易识、整饬的面目特别突出,这是唐代书法“尚法”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不仅是唐代的伟大诗人 ,在书法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初唐以来第一个敢于公开否定王羲之的人 ;他的书法创作亦自成一家 ;在诗歌和书法两种不同艺术领域的贯通方面 ,树立了“诗中有笔 ,笔中有诗”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4.
文徵明是我国明代书坛上的一位大书法家,终生精研书法,他的小楷、行草为世所重。尤其他的行草书笔法沉劲,圆活飞动,生气勃勃,精美绝伦,独步书坛。  相似文献   

15.
力高才(1942-),山西应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常务理事、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大同市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著名学者型书法家苏位东先生的书艺创作,从立象、笔意和书卷气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审美赏评,并对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作扼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赵藩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杰出的少数民族人物,研究他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可以折射出当时白族士人对待清政府统治的认可程度以及面临中国政治转型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莫友芝(1811~1871年)字子但,自号鄙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  相似文献   

19.
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挫折而潜心学书;淡泊而自成高境;孤高而名声寂寥。造就了品正、脱俗之人格和清丽、高古之书风。其非但善书,还通经博文,乃至弄陶制壶,皆为善手。  相似文献   

20.
霍松林先生出生于1921年,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琥珀乡霍家川人,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日本明治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