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常常收集一些故事,电视上,杂志上,报纸上,同事或朋友的述说,或者就是道听途说,途径五花八门。绝大部分故事听了就过了,但是有的故事是过不去的,它卡在我的某处,让我坐卧不宁。  相似文献   

2.
流泪的故事     
我的妻子爱珍是在冬天去世的,她患有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我送她回家过了最后一个元旦,她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指给我看放证券和身份证的地方,还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后来,她把手袋拿在手里,要和女儿分手了,一岁半的雯雯吃惊的抬起头望着母亲问:“妈妈,你要到哪去?”“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拢住,“再跟妈亲亲,妈要出国。”她们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一坐进出租车里,妻子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我一面Aizhen,mywife,diedlastwinteraftershehadbeentormentedbyl…  相似文献   

3.
伞的故事     
探究伞的历史以及其早期发展经过,既有趣味又使人着迷。看起来,过去的人对伞的感情比不上我们现代人。在过去一段时期,伞基本上被认为是妇女用品,人们不愿意带大伞,尤其不愿意拿黑伞。一个叫约翰·汉韦的旅行家,是他看见中国人用油纸做的阳伞遮阳而想到英国人,他谈论  相似文献   

4.
我家的故事     
在那遥远贫瘠的山颠,在苍茫的天空下,斜卧着一个古老的村庄.每当朝晖夕阳时,那重重叠叠的,连绵起伏的山,把房顶上的缕缕炊烟,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轻歌曼舞.小时候,父母常常对我讲着很多动人神奇的故事,其中少不了我家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故事     
负责同志人民委员会正在开会讨论恢复彼得格勒工业的计划。在战争年代,工业破坏殆尽。机器损坏,原料不足。城市,特别是农村急需生活必需品。会议上谈到,必须迅速扩大犁头和其它农具的生产,必须为居民生产钉子、布匹和鞋子。报告人在发言。大家预料他马上就会开始讲如何更快更好地搞好彼得格勒工厂的工作,列举数字,指定期限。可是他却没有讲这些。“我们面临着伟大的目标,”报告人开始说,“世界革命万岁!”他接着说,必将出现这样一个时代:在整个世界上,只有象在童话中遇到树妖一样,才会遇到资本家和其他各种过寄生生活的富人。他说完,差点儿朝自己胸脯上击了一拳。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了,牺牲了希腊最勇猛的战士,”奥德修斯(即乌利西斯)说,“但该城仍未攻陷,墨涅拉俄斯要讨伐劫走海伦的特洛伊人的目的终未达到。”想到家乡希腊的伊塔克岛上王国,他忧虑地摇头叹息着。“奥德修斯,快制定一项袭取该城的良策吧,我们的妻子儿女等得时间太长了,他们都望眼欲穿了,凭您的足智多谋是一定能想出一个挽救我们大家的办法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恳切地说。于是,在雅典娜女神的的帮助下,奥德修斯想出了那条著名的木马计。他让一个希腊雕塑家做了一具比真马还大的空心木马,里面足可容纳一百名  相似文献   

7.
盐的故事     
盐的故事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盐已无证可查。然而,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有史以来盐的用途十分广泛。历史资料显示,3000年以前的人便知道用盐腌鱼。几千年前的埃及人把盐用作尸体的防腐剂。以下是有关盐的一些轶闻。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偷盐被认为是一大罪行。例如...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故事     
在浪花拍打欧洲南部海岸的湛蓝的地中海上,有一座美丽的西西里岛。很久很久以前,岛上住着一位名叫刻瑞斯的女神。她的神力能使地上谷物丰收,或者使它一片荒芜。因此,辽阔大地上居民的生活和食物都得靠她。刻瑞斯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她非常爱她。那也不奇怪,因为普洛塞耳皮那是你们所能想象得出的最快活、最幸福的姑娘。普洛塞耳皮那粉红色的脸蛋,犹如春天盛开的苹果花,面她双目恰到好处的蓝色,会使你在她眼  相似文献   

9.
村庄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壁炉的故事     
<正>20年前,我们买了现在住着的这幢房子,我想如果不出意外,这是我们自己购买的第一幢房子,也是最后一幢房子。这房子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厨房——我们待得最多的房间,却位于阴面,少见阳光,但是这里又是令我们倍感温暖舒适的所在。很高兴,我们的房子有一颗滚烫的心,那是位于厨房的壁炉。壁炉的火苗伴随我们从初秋走过晚冬,谁能想到当初头脑一热买的壁炉,带给我们的乐趣会比曾经买过的任何东西都要多。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的一天让我们看一看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写作生活中的一天吧。这一天就是他那千千万万个创作日的缩影。晚八时。人们早已结束一天的工作,离开了他  相似文献   

12.
丝绸的故事     
古代,中国被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关于丝绸的美妙传说.相传距今五、六干年前,中华大地的社会结构还处在以部落而居的洪荒时代.中国人的祖先——黄帝轩辕氏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为妻.那时,各部落受到炎帝神农氏的骚扰,群情怨愤.为了让大家都过太平日子,黄帝坚决向炎帝开战,并战胜了他.后来,黄帝又率领各部落的人打败并擒杀了另一个大部落主蚩尤,遂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件事感动了蚕神.一次,黄帝打了胜仗归来,蚕神飘然而至,口吐神丝相赠,以犒赏黄帝.黄帝便将这蚕丝交给了心灵手巧的妻子嫘祖.她用这些丝织成衣料,制成衣裳,穿在身上,不仅感觉轻盈飘逸、光滑柔软,而且华贵绝伦,恍若神仙.嫘祖为之大喜.于是,她便亲自捉来野蚕,起早贪黑,采桑喂养.经过数不清的日夜辛劳,蚕宝宝终于吐出了光洁细滑的蚕丝,结成蚕茧.接着,  相似文献   

13.
交通是人类交往的必经之路,也是文明的通道。在喷气飞机时代和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交往的半径在无限地扩大着,最终大至全球,营造出一个地球的村落。人们一方面继续探索,努力将自己活动空间扩大到宇宙,另一方面开始思索在一个喷气飞机和互联网构筑的地球村里,如何维护文明的不同色彩。  相似文献   

14.
房龙的故事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是20 世纪40年代以前活跃在世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一生连写带编,且自绘插图,共出版了40多本图书,其中《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艺术》和《天堂对话》名列当时的畅销书榜,仅《人类的故事》就印了32版。他以风趣清新的语言,把刻板深奥的历史、地理、艺术,甚至神学知识,向读者娓娓道来,引导他们走进科学和文艺的神圣殿堂。他熟悉众多领域的知识,且能涉笔成趣。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在1938年曾刊登了一幅漫画:两位女士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著名作家房龙,其中一位说:“房龙先生真了不起,随…  相似文献   

15.
画家的故事     
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听谁讲过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每天他都在集市上当众作画卖钱,当然也赢得许多奉承与赞扬。一日作画,旁观的人群中有个外乡人直率地向他指出画中的不足。画家不悦,反讥外乡人不懂装懂,言来语去竟争辩起来。在众人怂恿之下,两人相约当众比画:集市中央的戏台一分为二,以布幔相隔,布帘相遮,在迎面墙壁上各作一幅画,翌日当众揭晓分高低。两位对手遂挑灯夜画,且秘而不宣。转天,集市上人山人海,人们都来观看画家与外乡人之间的比赛。相隔的布幔拉开了,布帘的后面是两位对手彻夜精心绘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故事     
1972年,父亲16岁,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被安排到一个叫"黑龙潭"的小山村去插队."黑龙潭"四周环绕着高山,离城很远,村里大概有100多户人家,都很穷,但那片绿荫荫的林子,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流,甚是讨人喜爱.  相似文献   

17.
黄昏的故事     
姚静 《大理文化》2002,(4):16-17
我新居的后窗正对着一位老妇人的院门.我坐在窗前抬头就能看到那扇暗红色的小门,还有爬到院墙外碧绿的葡萄藤儿.夏日里,那碧绿的葡萄叶让人感到凉快清爽.我想那院内一定整洁幽雅,应该如它的主人一般吧.它的主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衣着总是大方得体,烫过的头发染得油黑,看得出年轻时一定风韵过人.她进出的时候,有时正好碰到我站在窗前,她便很和气地和我打招呼.声音柔和轻缓,很有教养的样子.更多的时候,她闭门不出.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每年春天都要举行悉尼文化节。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文化使者和艺术家,推动着不同文化的交流。漫长热闹的夜晚,温暖宜人的气候,别具特色的海港背景,使得美丽的悉尼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1977年,悉尼主办了第一届文化节。其后每年一届,今年已是第ZI届。不论哪一届文化节,都以悉尼歌剧院为活动中心。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建筑物很引人注目,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每年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悉尼因此而成为一座文化名城。然而,悉尼歌剧院…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日本长野县日中交流协会、日本浮世绘博物馆协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承办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2007深秋初冬时节在京展出。  相似文献   

20.
颜色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