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牧是一位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手段,用清新流畅的语言在讲古论今中阐述主题。他的散文给予读者的教育、影响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2.
巩占龙 《文教资料》2008,(33):20-21
秦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题材广泛、格调高昂、立意深刻,没有固定格式、尽情挥洒、语言流畅、哲理性强,善于联想、想象丰富,给人以新奇之感.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生活,鞭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正确选用题材是散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到作写作意图的表达,影响着散的质量。秦牧的散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了秦牧的一生 ,论述了其散文的主要艺术风格 ,评价了他对中国当代散文事业的杰出贡献 ,并确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即 :秦牧是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5.
秦牧的散文,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结构灵活巧妙,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本文旨在探讨秦牧散文在结构上的特色,从一个侧面突现秦牧对我国散文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秦牧的散文来研究秦牧的思维,论述秦牧的思维具有表象丰富,信息量大;联想活跃、文思敏捷;善散善聚,散更出色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秦牧的散文,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抒情,都能体现出文章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有人说秦牧的散文是一串串珍珠,那么他的散文语言就是穿起颗颗珍珠的线。秦牧的散文特色是能将知识、情趣、思想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而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秦牧散文中的比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并具有清新、形象、鲜明和形式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秦牧和余秋雨同为学者散文的代表作家,但他们的创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本文试图从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对“形散神不散”的诠释,对“谈话风格”的比较中,论述时代政治因素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学生》2012,(6):2
秦牧(1919-1992),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相似文献   

11.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有这双脚,我有这双腿,我有这千山和万水,我要这所有的所有,但不要恨和悔."我喜欢崔健的这首歌.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它表现的是一种渴望行走、渴望了解整个世界的愿望.我也喜欢旅游卫视的那句宣传语:身未动,心已远.同样表达了年轻驿动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秦秋萍 《家教世界》2013,(8):283-284
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是对读万卷书的解释。让自己的所学能增长见识,在生活中体现的同时也能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是对行万里路解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把"读书"与"行路"做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座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3.
<正>毛越峰,男,1965年生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管理系,泰州市财经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靖江市职教名师工作室成员,靖江市财经专业学科带头人。先后出版了《粮食企业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经济学基础认知》等教材。承担国家级课题《长三角地区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研究》和省级课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工作,前者获优秀成果提名奖。  相似文献   

14.
15.
一、从选材上 我们读杨朔的作品,犹如漫步在赏心悦目的花廊中。那画面有吐香的红叶(《香山红叶》),含露的茶花(《茶花赋》),清澈的泉水,飞溅的浪花(《雪浪花》),朦胧的月色(《金字塔月夜》),漂渺的海市(《海市》)。明丽的鱼乡等。  相似文献   

16.
[特别对话]有时心不虚脸也红梓潼县白云初中小容:我是一个心理脆弱的女孩,最害怕被人冤枉。平时我比较节俭,舍不得花钱,可是就在我破例把自己辛苦存下的钱买了东西,我的一  相似文献   

17.
秦牧、杨朔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各具特色的散文家 ,一个以宏博精微著称 ,一个以清新隽永见长。本文基于上述两点认识 ,对两位作家在构思、联想、抒情、描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汪金友 《教学随笔》2010,(4):14-15,21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  相似文献   

19.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江西上饶地区行署程建平有朋自京城来。他虽未到“而立”之年,却已是词曲唱三栖演员,早已腰缠万贯了。其名气、名望,已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老友说话直来直去:大学毕业后步入歌坛,先是模仿港台,后又自创自唱,终于远近闻名。问...  相似文献   

20.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语法和逻辑关系上看,人们一般认为是并列关系,从功能关系上看,是互补关系。本文将其设定为选择关系。但即便是选择关系,也是一种相容选择关系。一般来说,上乘的是两者都选,而又能实现。南怀瑾说:"光读书读多了,不是学问,是书呆子,没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