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从中见证了教师这个群体的成长历程,也从中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真是受益颇丰。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教师作为个体,如何步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真实过程和丰富细腻的情感流露。书中的每个叙述都不时地牵动着我,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现实而又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为什么做教师?  相似文献   

2.
李白有诗云:“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中的“会稽愚妇”,是指《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的妻子。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不能忍受他的做法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  相似文献   

3.
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觉朴实而真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和社会使命感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4.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尊师园书坊”,2010年度有12本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系列。《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为“尊师园书坊”2011年度最新图书之一。作者杨茂秀,一个笔名很多的教授作家,40作及翻译著作近百本。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朱自清先生的多篇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赏析的佳作,在笔者看来,朱先生的散文构思精巧、寓情于景、语言凝练、雅俗共赏、手法多样,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艺术遐想.本文就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赏析过的几篇散文来谈谈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杨彩霞 《宁夏教育》2007,(10):75-75
教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呢?《做研究型教师》一书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视野,但最主要的是研究型教师要搞教育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读茅卫东先生的《重寻教师尊严》,每每废卷无言:17年的教学生涯,河北江南,体制内外,教过的学生,相处过的同事,呆过的若干个学校,他们竟然,都从字缝里,让我看见!  相似文献   

8.
何恩鸿 《师道》2006,(12):13-14
我是一名教师。这个称谓不再是一种荣誉,更没有多少高尚可言。很好,这才像一种职业。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如贩夫走卒,首先是生计需求。上升一个层面说,既是一种职业,就要有追求。回顾与总结匆匆而过的2006年,我自信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木工”,在用心建造自住的教育“屋顶”。  相似文献   

9.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幸福的种子,可以在阅读者身上开出美丽的花朵。卢志文院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这本书,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我的心底。刚刚看见这本书的时候一看题目以为是很厚重的话题、内容,可是读起来却发现他那幽默的文字让人很轻松,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娓娓道来。在每个小小的故事中,蕴含着很多道理,引发了一些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名让幼儿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幼儿教师呢?  相似文献   

10.
王丽珍 《班主任》2004,(3):22-23
假期里,我与一位老朋友相遇.他的儿子曾经是我的学生,现已上了大学.我们自然谈到了他的儿子,朋友的脸上写满了欣慰.这个孩子成长中的难忘的故事自然又成了我们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沈丽新 《师道》2010,(9):50-51
工作了18年,自己还算“青年教师”么?总是会因为自己年近不惑而半真不假地自诩是个“老教师”了。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刘关军 《师道》2010,(11):45-46
一个小学教师,是不必谈什么“术业有专攻”的。我是说,小学教师首先得是通才——有时候,你不得不被逼成为“万金油”型的教师;当然,你最好还要有跳出学科看教育的勇气,高屋建瓴,往往可以发现许多被遮蔽的常识。“一窍通时百窍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以一节《角的初步认识》参加全县教师赛课,经过两次试讲并参赛之后却发现——  相似文献   

14.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始于《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印象最深的是雷夫老师这几句:“我痛苦地意识到我不是一个超人。我所做的,跟成千上万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教师一样。我经常经历失败。我睡眠不足。我会在凌晨醒来,为我对某个学生无计可施而痛苦。  相似文献   

15.
在清点读书笔记时,随手打开一页,又看到自己做的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摘抄札记,那标记着的第二页、第六页、第十二页……第三百二十页,那一段段文字,那一个个案例,还有自己的一条条反思,感到《今天怎样做教师》真是为我点亮了心灯。  相似文献   

16.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读完柴静的《看见》,掩卷,沉思。自然从《看见》里看见了那个有棱有角、理性坚毅的记者柴静,我喜欢自己看见的这个记者。  相似文献   

18.
王建 《阅读与鉴赏》2010,(7):68-68,35
随想一:建设对一些“大问题”的基本看法,如宇宙,哲学,宗教,人性,人生等。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技术支撑。找准定位,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自身特长,凸显自身的价值和地位的需要,是远教发展的生命线及价值核心。大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它是远程教育的组织基础、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是远教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要深入探寻改革创新、凝聚力量之路。  相似文献   

20.
靠学研富脑修身 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群体,长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接受文化的浸润熏陶,精神追求、内心感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其他群体要强烈得多。而加强读书学习和研究反思,应当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群体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