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生物叶绿素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所划滤液细线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是否均匀,四种色素扩散起点是否一致,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划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线条要细而齐。课本上的划法是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线。  相似文献   

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划滤液细线,“划出的滤液细线越细越齐,实验效果越好”。按课本中要求,是用毛细吸管来划滤液细线的,要求老师在实验课前用酒精喷灯将细玻璃管拉制成毛细吸管,但在中学用毛细吸管存...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要用到毛细吸管。毛细吸管可以用细玻璃管放在酒精喷灯上拉制而成 ,但是这种毛细玻璃吸管有许多缺点 ,如易划破滤纸 (划线困难 )、易碎裂损坏 (影响使用 )和使用寿命短 (消耗量很大 )等等。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自动铅笔有几种规模。 0 .7mm(笔管内径 )的自动铅笔笔管内径略显细小 ,划线时流不出色素滤液。 0 9mm的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使用前把铅笔芯抽出使笔管中空 ,即可直接蘸取色素滤液划细线。滤液细线可以划粗也可以划细。连续划 ,滤液细线就比…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要用到毛细吸管。毛细吸管可以用细玻璃管放在酒精喷灯上拉制而成,但是这种毛细玻璃吸管有许多缺点,比如易划破滤纸(划线困难)、易碎裂损坏(影响使用)和使用寿命短(消耗量很大)等等。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发现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自动铅笔有几种规格。0.7mm(笔管内长)的自动铅笔笔管内径略显细小,划线时流不出色素滤液。0.9mm的自动铅笔才是最好的毛细吸管。使用前把铅笔芯抽出,使笔管真空即可直接蘸取色素滤液划细线。滤液细线可以划粗也可以划细。连续划,滤液细线就比…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学生必做实验。教材中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a.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教材认为在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白色粉末,再加入2mL丙酮,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加入2mL乙醇(分析纯)比加入丙酮要好。一是乙醇比丙酮挥发慢些,二是乙醇的毒性比丙酮的毒性小得多。此时注意研磨一定要充分,色素才到滤液里。过滤提取滤液,注意滤液呈墨绿色。b.制备滤纸条与划滤液线。教材中规定用定性滤纸剪成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且将一端…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步骤繁琐、难度大,按照教材的操作方法,有几步学生不易掌握操作要点。比如,用毛细吸管划滤液细线,操作时,既难出液,又难划线;滤液细线干燥时,自然风干很耗时,如果滤液细线未干就重划,导致滤液细线越划越粗,不符合又细又齐的要求,滤液细线未彻底干燥就去层析,色素带上升缓慢,分层效果也不太好;层析时,滤纸条斜靠烧杯内壁,要保证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这一点学生很难把握,且不便于学生观察色素带分层现象,也影响层析效果。针对以上难点,我们在此实验的教学中,对…  相似文献   

7.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划滤液细线,"划出的滤液细线越细越齐,实验效果越好".按课本中要求,是用毛细吸管来划滤液细线的,要求老师在实验课前用酒精喷灯将细玻璃管拉制成毛细吸管,但在中学用毛细吸管存在着一些问题:1很难买到细玻璃管;2由于设备不全,不能或不易拉出很细的毛细吸管;3符合要求的毛细吸管,由于较细,学生在操作时,很难把握极易将其折断.  相似文献   

8.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一点改进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时,要求学生重复划滤液细线2~3次,每次均需干燥,目的是增加滤液细线处色素含量,层析后色素带颜色深,分层效果好。干燥后再层析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由于滤纸条在实验前已经过干燥处理,所...  相似文献   

9.
本人将高中生物实验四——有关色素分离部分重层析法介绍如下: a.画滤液线:为了不让层析时滤纸条下端变软而使滤液线沉入层析液(过去常发生),我改变滤纸条宽度,不剪尖和不用铅笔画滤纸条上的横线,也不用玻璃毛细管吸滤液划线,更不折痕,而是用白毫毛笔蘸滤液,直接在3cm宽,7-10cm长的滤纸条的一端上1cm 处画出整齐、约2-3mm宽的水平滤液线,连续且重复2-3次蘸滤液画线,不要待干后再蘸画,并在相对的反面重复前述操作,以增加滤液线上的色素浓度。 b.第一次丙酮分离;将充分晾(吹)干的上述滤纸条滤液线…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的学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方法比较陈旧,步骤烦琐,实验耗时长,药剂材料用量多;实验步骤存在学生对滤液线画不匀、画不细,滤纸条在烧杯中不好固定,滤纸条上的滤液线与层析液接触过上或过下,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3,(Z1)
一年级二年级的小男生小女生可以不划三八线,三年级四年级也可以不划,到了五年级便非划不可了。不信,你到我们五年级4个班去看一看,有哪一个班不划三八线? 划三八线常常是男生闹着要划的。仿佛这么一划,就可以证明他们已经不是小男生,而是堂堂的大男生了。我和肥猫的三八线是用一根又长又宽的尺子隔在课桌中间的。肥猫说,这叫“立体三八线”,只要谁超过一点点,尺子就会倒下来。这表明他要和我划清界线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和彻底。  相似文献   

12.
杨红樱 《小学生》2008,(12):11-11
一年级二年级的小男生小女生可以不划三八线,三年级四年级也可以不划,到了五年级便非划不可了。不信,你到我们五年级四个班去看一看,有哪一个班不划三八线?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扫描线划地图矢量化方法。主要包括图像降噪、线划地物边缘增强、提取线划目标等预处理,二值化、细化、链式编码等矢量化算法。对彩色扫描地形图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大大提高了矢量化的精度与质量,减少了工作量,实现了半自动矢量化。  相似文献   

14.
正多蒙读者提醒,上周股评的图(2)中之日K线缺失一小段。经查核,原因是笔者所用的股市软件出了问题而未能及时发现。特此向读者致歉。所幸未因此而致使划浪判断发生大的,或方向性的错误,没有误导读者的操作。现将缺失的日线资料补齐,做本文的图(1)。划浪上,细浪级有所修正,详见图(1)标记。首选划浪即:  相似文献   

15.
▲临时装片方法:将材料撕取后置于清水中,让其自然展开,然后用毛笔蘸取材料置于载玻片上。此法可避免材料卷曲。 江苏如东县双甸中学(226404)李建国 ▲用小金鱼作为观察血液循环的材料(尾鳍) 杭州教育学院生物系(310004)回福全 ▲叶绿体色素滤纸划线法:滤纸条放在培养皿盖上,取一根10厘米长的细棉线,将线的中部浸于滤液中,取出后,把浸有滤液的部分沿铅笔线放好,用力拉线的两端,细线中的色素渗入滤纸,如此重复3次即可。  相似文献   

16.
上周拙作曾给出深综指的次选划浪A,图中标有x线,并称指数运行在X上方则升浪继续,若有效跌穿X线,则减磅为宜。事实上,本周四一根长阴收在X线下。周五向下跳空开市,并以一根中阴线报收,确认了X线跌破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一册的学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教师所描述的实验存在如下问题:   ①实验方法比较陈旧,程序烦琐,实验耗时长,所用材料用量多;   ②实验过程中存在学生对滤液线画不均、画不细、滤纸条在烧杯中不好固定,滤纸条上的滤液线与层析液接触过上或过下,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   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对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一些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改进后的方法和步骤阐述如下,以便与各位同仁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1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易出现色素带不分离、无色素带等情况,为提高实验成功率,从色素获取、画滤液线、画线所用提取液、层析装置等方面进行实验优化和改进,结果显示,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朱良英  申如意 《考试周刊》2011,(36):162-163
用划线和有关工具在毛坯或待加工表面上划所需要的线条或图形,叫划线。划线是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上,在生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通过划线可以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是否正确;毛坯局部有偏移或余量不足,有时可以凭借划线(借线)来挽救,无法挽救的,可以及时发现,予以剔除,免得浪费其后的机械加工时。在粗加工前,预先划好线,可以作为加工和矫正的依据。有些曲线或曲面,按所划的线加工,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钣金展开图的合理划线,还能节省用料,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免疫层析检测试纸C/T线在生产制作上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套对恒线速度运动的NC膜进行划液的专业设备,主要用于在试纸的NC膜表面划上定量均匀的蛋白质液。为了满足划液要求,划液仪以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设计了自主调节的划液平台和精确稳定的传动装置,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使操作更加简单直观,检测装置增加了划液仪的精度和稳定性。另外加入RS-485通讯接口,PC机可通过Modbus协议实现对划液仪的控制,便于设备组网后的集中监控。实验证明:该仪器经济简便、性能稳定、操作精准,适用于各种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科研以及中小型企业的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