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体验式报道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报道形式。和其他的报道方式不同的是,在体验式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不但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而且还是新闻事件的亲历和参与,承担着记和新闻当事人的双重角色。因此,要求记在正确认识体验式报道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角色意识,包括角色期望、角色转换以及避免角色错位三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杨杰 《新闻窗》2011,(5):34-35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工作性质有别于一般记者,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或少数几个人)应对复杂的局面、多种多样的采访任务,怎么样快速地融入驻地,与驻地形成和谐的互动关系?这就需要有更加强烈的角色意识,笔者作为贵州都市报黔南记者站一名记者,对怎样做好驻站记者,怎么样树立驻站记者的角色意识,浅显的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0日,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世界新闻报》因连续爆出"窃听丑闻",激起公愤,最终停刊,结束了其168年的历史。此事虽过去了两年多,但我国媒体并未从中深刻反省隐性采访的运用尺度,更鞭策新闻从业人员要对"暗访"进行制度化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5.
李欣  李江 《新闻传播》2001,(1):19-19,21
广电事业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再到“与现场同步”,这是广电人开掘广播电视生命力而实现的一次次升华,尤其同步新闻与春他新闻报道形式相比,具有更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东京奥运会精彩赛事之外,体育记者的赛后采访同样引人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热议.本文聚焦分析东京奥运会报道中体育记者赛后采访案例文本,探讨体育记者如何充分认识角色定位,提出体育记者在采访内容、采访对象、传播受众等不同角色维度中需要平衡的关系、提升的意识及避免的问题等规范与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何菁 《青年记者》2007,(8):49-5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传播活动全面介入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凭借自己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并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从它诞生之日起,隐性采访就在法律和道德伦理层面一直倍受争议。由于记在采访过程中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和隐去真实身份的角色扮演行为,很容易超越适度的界限,因此更需要慎重地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有过泪如泉涌的经历。 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观众已看到多个流泪的主播。就连外国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中也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路透社记者马克说,虽然自己有过多次采访地震的经验.也曾报道过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但这次还是被这惨痛的一幕幕深深触动了。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层记,虽然很少有机会到枪弹横飞的战地、浪头猛劲的洪水和大火肆虐的危楼里去直击最危险的现场,但却更需要有好的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舆论监督不仅是新闻媒介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记者的一项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说:“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记者的工作,一头系着党,一头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党和群众认可的报道,新闻舆论监督才有威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离不开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标志。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记者有主题意识,将有助于记者更好地进行采访和写作,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带着主题采访,也有利于记者对材料的选择。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记者的采访主动权。记者心中有了一个主题,就会根据主题的要求取舍材料,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题材,使采访更加有的放失,更加易于深入发掘。主题的确立,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社会生活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2.
潘静 《新闻世界》2009,(10):34-34
一、要“平视”采访对象 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什么身份,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也不宜“俯视”,而应该是“平视”。切忌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或者反过来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要注意以平常心对待各种采访对象,恰当地提问和倾听。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河北广播》2001,(5):25-26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是成为出色记的前提和基础。而采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提问。那么提问有哪些技巧呢?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袁超 《新闻采编》2007,(6):46-47
平民,《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是"普通的人民"。新闻中的平民意识,即指关于民生并摒弃传统新闻中存在的"高大全"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以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与平视生活的视  相似文献   

15.
黄泳 《青年记者》2006,(24):44-45
做记的似乎与档案风马牛不相及。笔提出做记工作应当有档案意识的命题,也许会你觉得可笑、不以为然。其实不然,档案可以帮助记做好工作,无论采访还是写作都用得着档案,甚至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围绕评论员文章是否署名有过讨论。主张署名的认为,记者可以以其作品名世,评论员不应默默无闻,应当尊重评论撰写者的劳动。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主张不署名的认为,评论员文章不是个人的论说,而是代表编辑部或政府发表意见,署个人的名字未必合  相似文献   

17.
吴晓娟 《视听界》2001,(1):24-24
时下,电社机里记在镜头前手执话筒进行现场采访的画面多了,这是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可喜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因为驾驭了镜头前的采访,就能捕捉到高质量,高品位的新闻,就能满足观众的视听愿望,然而,当观众朋友用心去看,用心去听时,又会发现,相当一部分记晨采访时没有明确自己的记角色,表现出混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记者在电视采访报道中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昨天的新闻,作为新闻记录者的记者,和群众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群众,就如鱼儿没有水,树木没有空气一样,记者将无从着手,版面将闹稿荒,媒体无法生存。但随着当今记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生活的改善,以及社会三六九等人为的划分,记  相似文献   

20.
朱皓峰  任波 《声屏世界》2003,(11):49-49
现阶段的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加强自身的职业意识、道德意识、政治意识和创新意识外,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修养即人文意识。对人文精神的新闻化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基本核心仍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倡导尊重人、关怀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纳入新闻领域,人文精神则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反映人的活动,尊重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发展,寻求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解决;第三:重视精神、文化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是新闻记者决定报道内容,选择报道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