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一经问世备受评论家们、广大读者的关注,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该作品塑造了一位人文主义者的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本文将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切入点,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解读其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2.
3.
作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灌注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A5):22-23
冯小刚导演执导的《夜宴》被称做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从题材选择、人物设定、情节设计等方面都与莎士比亚的五幕悲剧《哈姆雷特》有着相似之处。但不同时代背景,使两位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着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另一个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权力欲望。  相似文献   

5.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相似文献   

6.
王玲 《历史学习》2010,(1):14-15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指古典学术研究和重视人生现实的新思潮。凡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内容,总称为人文主义。而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人士,则自称为“人文学者”(humanist)。  相似文献   

7.
女性失语症是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前提。失语症在医学上是指因大脑左部受伤而造成的言语功能障碍。这里所说的女性失语症,当然不是指妇女因有这种生理损伤而丧失了说话的能力,而是指妇女在心理上受到损伤而导致其言语功能障碍。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写作虽然出现了繁荣景象,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女性失语症的现象,因为男性文本中性别歧视肆意泛滥,菲勒斯批评和商业炒作对女性文本的歪曲和消解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最具悲剧色彩的戏剧作品。该剧借丹麦古老的宫廷仇杀故事反映了17世纪初的英国现实,特别是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为了突出地反映那一时代生活的最本质的矛盾,诗人在创作中大面积使用了对比手法。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一直都在讨论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为何坎坷,文中哈姆雷特性格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理论解释他的性格。哈姆雷特对身边人,对自己母亲的态度都是复杂的。哈姆雷特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并不影响读者对哈姆雷特的喜欢,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复杂性。本文从两方面解释《哈姆雷特》的复杂性。一是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复杂性,二是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解读丹麦王子的忧郁之痛--再读《哈姆雷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民 《现代语文》2006,(3):124-126
我心情如此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瘴气。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练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代表作《巨人传》的人物形象和典型情节分析入手,结合作品所展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社会背景,较为深入地阐释作品所反映出的追求知识、真理与爱情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进而透析出这一人类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的现实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考察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研究,特指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盛行于14-17世纪欧洲文学界的文艺复兴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与认知。一个多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研究周期可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初的发现期、1949-1977的沉寂期、1978-1990的"发现与争鸣"期、1991年至今的"复兴与重塑"期。尽管已收获数量可观的扎实成果,仍存在"外国文学"研究界的"失声"、"流派"("思潮")与作家研究的失衡、认识的误区阻碍研究深度的推进等明显不足。为此,建议研究者们继续关注如下领域:"人—神对话"、"文学与人学"、"人文主义在文学审美中的传承和异化"、"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文学创作的共性和差异性"、"孕育人文主义的各国各阶层状况审视"、"妇女在人文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主义和中国古典及现代思潮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通过解读其中的悲剧色彩和分析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其中的体现,能更好地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并领悟该作品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权威,肯定现实人生和世俗生活,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提倡探索自然,进行科学研究等。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领域为出发点,研究人文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新思想在当时所产生的深远社会意义以及对整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伊恩·麦克尤恩从艺术科学、道德理性出发,探讨人生价值和人性理想,表达其人文主义信念。通过分析《阿姆斯特丹》,审视主人公艺术创作的理想与失败、道德抉择的失误与胜利幻觉,揭示文中人文主义的缺憾与理想。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集中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雷特是一个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大自然抒发赞美之情;对人做出全面而又崇高的评价;勇敢地冲破世俗的门第观念, 追求美好的爱情等等。但是,宿命的思想不时出现在字里行间,使该剧白璧微瑕。本文在肯定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同时,指出了其思想中的宿命论成分,并分析了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莎剧<哈姆雷特>双关语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了双关语的三种形式:同音同形异义双关;同音异形异义双关;近音双关.  相似文献   

18.
魏丽娜 《现代语文》2007,(12):91-92
纵观《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悲剧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中都有"疯癫"一段。评论界对二者的"疯癫"也有过种种解读,本文试图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疯癫话语的分析领略剧本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堵文晖 《文教资料》2009,(10):17-18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通过对剧中女性人物的地位和排列顺序,哈姆雷特的“厌女意识”,以及模式化的女性角色,揭露了莎士比亚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剧本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翻译莎翁剧本的是戏剧天才田汉,他为莎翁剧本的传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又有十多个译本,有散体,也有诗体;其中公认为最佳的是卞之琳的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