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美、和谐、一环套一环的教学效果的突显是科学主义张扬的产物,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水推舟、波澜不惊的境况,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时、适度、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方法,创造出课堂教学的奇异点和独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展现个性,锻炼思维,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中运用“奇异”艺术。一、课堂奇异美及其理论基础1.奇异奇异是一种美,是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关系的某…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挖掘教材中固有的创造因素,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技能,是开发学生脑力,使之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强等特点,课堂教学更是严密、紧张,一环套一环,一项训练接着一项训练,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悦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造能力,首要任务是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并日益提高。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5.
联系学生实际转变教学观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联系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程度与审美情趣和生活环境等现实情况,不能拔高,也不能应付。就目前楚雄市城区、坝区学校师生实际情况而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四点要求是必须达到的: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思想转变的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更注重语文教学的适用性、应用性,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空间里使思维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转变,才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其次,创造陶冶、激励的校园环境气氛,把握“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解题由于思维受阻,一时难以下手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用简练、恰当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也即"点拨".巧妙、恰当的点拨,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努力做到"点"在思维的临界点,"拨"在问题的关键处,使教学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多种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动、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际操作中,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分配上,可构建“呈现目标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讲解点拔——操作运用评价”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术”。“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点拨术”,就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入。造阶搭梯,指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  相似文献   

9.
正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广博、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的组织,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成为发展学生智力的阶梯。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能力增强,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过程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环。搞好课堂教学不仅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且需要讲究课堂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既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综合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创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过程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环.搞好课堂教学不仅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且需要讲究课堂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既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综合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创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苏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2):116-116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渠道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创造思维与个性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切实的培养,使学生创造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必须坚持把课堂教学从现成结论性知识的传授转移到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来。不仅教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发展认知的能力,特别是敢于…  相似文献   

13.
一、模式的界定 初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造教育原则,选用创造教育方法.挖掘创造教育思维训练点.指导学生思维训练,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与创造能力:其主旨是引导学生主动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求、去探索.在寻求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强等特点,课堂教学更是严密、紧张,一环套一环,一项训练接着一项训练,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悦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提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与学法、设计教案时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一般说来,创造性设计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课堂教学中,一般用活体生物和它们的标本及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以模型、挂图、黑板画、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肢体语言等间接进行教学。这些直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均有各自特点,并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运用,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使学生思维活跃,对学生各种能力加以培养。一、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创造性是对教师情感与行为的一种反馈。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创造思维的空间,以师生情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要有所改进,以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教师要以教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使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改进。教师的积极情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保障,师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源点,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思维能力,指思维的主体高效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新颖、独特的认识活动获得新的认识和成果的能力,其本质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综合性特征。要想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融  相似文献   

19.
马蕾 《教育教学论坛》2012,(24):127-128
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教学前沿的创造者,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运用鼓励的语言分层评价,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既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又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也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空间想象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