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洲部族冲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族矛盾、部族冲突既是影响当今非洲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非洲各国政府或执政党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殖民主义的入侵,各国部族政策的失误,持续的经济贫困化,国际社会的争夺,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的冲击等则是导致部族冲突的主要原因。从部族冲突的后果看,不仅使经济困难的国家走向崩溃的深渊,而且由于对经济资源的争夺,仍会给一些地区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总的趋势是,大体趋于缓和,局部依然动荡。  相似文献   

2.
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区,部族认同由来已久,其直接构成对巴基斯坦田謇认同的挑战。部落区的传统部落制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政治发展历程,是目前出现部族认同强化、圃家认同弱化的主要诱因,并由此造成部落区在认同定位中置部族认同于国家认同之上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巴基斯坦固家认同的构建。只有部族认同、固家认同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利于建构巴基斯坦盈家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对部族认同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的刑法不是皋陶创制的.尧命"皋陶作士",是部族战争因素影响传统法制的重要体现,尧舜禹希望借重皋陶所在涂山氏部落的力量,维护部落联合体的安全,同时维护正在兴起的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威.作为华夏部落联合体的第一个刑官,皋陶为传统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6.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许多国家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多党民主制,使多党民主化在非洲取得了明显成绩。在某种程度上说,部族政治功不可没。非洲多部族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政治多元化,促进非洲多党民主制的确立,从而推动其选举、监督和政权轮替机制的形成,以及未来非洲多党民主制的稳步发展。部族政治将会为非洲独具特色的多党民主政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源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是多元的,是多种文化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部族军事战争、先民的精神娱乐需要、古代教育方式以及人们的传统健身观念与方式有着密切的共同关联。  相似文献   

10.
特种部族教育是新桂系对广西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实施的国民基础教育。特种部族教育的实施既有其政治背景,也有其思想基础。它促进了广西的"四大建设",增强了对特种部族地区的控制和特种部族的民族认同;加快了特种部族社会风俗的改良,以及特种部族同汉、僮族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特种师资训练所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创建了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特种部族教育既具有普及性、强制性,也包含大民族主义和同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广西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特种部族"教育,龙胜县成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较快的县,成为当时"特种部族"教育的一个典型县。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民俗学、社会学及人类文化学角度,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方法深入剖析《诗经》作品中的商、周部族起源神话,分析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形态,《诗经》时代的社会性质、婚姻形态及人们图腾崇拜的思想特征。通过分析指出,《诗经》作品中的商及周人的始祖神话传说,与原始母系氏族的婚姻形式及先民的图腾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用意,本在选拔官员,为朝廷输送可用之才,然而清代的考试制度是部族政权下的考试制度,既绝无意于把政权开放,且弊端重重.本文从部族政权制度入手,然后从清代科举对汉人考生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对国家发展、百姓思想的消极影响这几个角度,阐述了清代科举考试的弊病,得出科举制度在清朝必将衰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英雄史诗《库布兰德》是一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具有鲜明的克普恰克部族特征。它不仅传承于哈萨克族民间,而且广泛流传于土耳其、乌孜(兹)别克、塔塔尔(鞑靼)、阿塞拜疆等突厥语族的大部分民族之中。现传承于阿尔泰语系或突厥语民族中的许多英雄史诗,原来都是传承于某一氏族或部族的部族史诗。  相似文献   

16.
华夏民族的刑法不是皋陶创制的。尧命“皋陶作士”,是部族战争因素影响传统法制的重要体现,尧舜禹希望借重皋陶所在涂山氏部 落的力量,维护部落联合体的安全,同时维护正在兴起的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威。作为华夏部落联合体的第一个刑官,皋陶为传统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客家风情     
青茶子 《成长》2005,(6):73-74
永定全县现存土楼2万多座,方形、八角形、圆形、椭圆形样样俱全,很多都是经典的杰作,其中特具魅力的圆楼便有360余座。客家先民主要是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和战乱影响从中原南迁的汉人,少部分因经商、官宦、贬谪、游历等辗转迁入。而畲、侗、瑶等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融入,又使当地民俗别具一格起来。朋友就告诉我一典故:以前美国人把土楼当作咱中国的核导弹发射装置,专门派人以旅游摄影的名义前来实地考察过,虽说是虚惊一场,但这土楼却也因这头号大国的阴差阳错而名扬天下了。  相似文献   

18.
在运用大量考古材料,结合文献传载史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勾勒了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包括今上海)的古部族及其文化发展的基本脉落,重点考察了新石器各阶段江苏古文化的发展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当时江苏地区的原始部族和文化比较进步,曾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在2005年3月和2010年4月发生两次政变①.这表明:独立以来所选择的西方式民主政治和俄罗斯威权主义两种政治模式均遭到失败,根本原因是与本国政治文化和政治传统严重脱节;2010年启动的议会制总体上符合本国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关键在于议会制能否在操作层面上有效整合国内各主要政治力量;在部族认同被民族国家认同取代之前,部族主义依然是政治领域的重要因素,也是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动因之一;独立以来的民族沙文主义政策,主体民族意识高涨及其理论与实践是未来政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20.
说“汉”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融通黄河与长江文明的纽带,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是汉族形成和得名的摇篮;传说时代的北国华夏部族、江淮东夷部族、南方苗蛮部族、西部氐羌部族,正是以汉水为纽带逐渐融通,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主干、以龙凤呈祥为图腾的民族共同体;至迟到西汉时期,地上的汉水已与天上的银河结合,“汉”已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盛大、精华”等美意,而“汉并天下”,四百年汉室江山,最终使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获得了汉族的美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