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本文再现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播放视频《紫荆花开》第二集片段二、情景导入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相信同学们也是心潮澎湃。1997年7月1日,举国欢庆,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因为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就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洗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的喜庆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新华社记者的目光,再次回味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从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求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估四个方面来进行。本文以部分教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的教学反思为例,探究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得失,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文本解读是主客体间沟通与交流的对话行为,是通过体验而不是通过分析来感悟文本意义。本设计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为主要线索贯穿整个过程,以读为主要途径,在读中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重积累,说名言(一)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二)指名学生说名言。【评:课文中作者所说的“一个作家,应该说………  相似文献   

6.
张岳 《课外阅读》2011,(3):155-155
铃声未启,乐音飘扬。一曲《东方之珠》带我们重回历史,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往事。教师平稳有力的声音引领学子再人故国风云。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岐途。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4 .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对“精彩极了”及“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教学准备1.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等。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学生随教师书空或书写。2 .读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9.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是报道香港回归的优秀新闻作品,它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2.
13.
<正>【教材概述】《别了,"不列颠尼亚"》写的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别董大》抒发的不是浓得化不开离愁别绪,而是满怀豪情地鼓励友人上征途,豁达乐观地展望未来。作者过写友人别离时的景色,抒发对朋友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无比的关和鼓励。二、课件导入,激活思维首先播放一段以先苍凉后激越的乐为背景的配乐动画片,内容为漂泊浪中的诗人高适送别满怀失落之感好友———玄宗时最著名的琴手董庭兰的情景。教师则相机板书,并配以简笔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热情和欲望,水到渠成地达到“知诗人,解诗题”的认知目标。三、小组学习,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这首诗语言流畅易懂,内容平中…  相似文献   

15.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中国当代新闻名篇,其新颖的选材,独特的视角,蕴藉的情感让它在众多新闻稿件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回望百余年,屈辱尽得洗,在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倍感激动与自豪,而此时的香港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客观而恰切地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的情感,这极大地考验着记者的智慧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写了作者的父母对他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下雨的过程,能有顺序、有条理、完整地说清图意。  相似文献   

19.
别了,童年     
夕阳西下,我沿着小路匆匆赶回家,然而却被小河的风光吸引了,金色的阳光洒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河滩上,一群孩童正在尽情地玩耍,他们在追逐嬉戏、挖泥鳅、堆城堡,欢笑声回荡不已。  相似文献   

20.
侯西科 《小学语文》2014,(11):46-47
【设计思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传统的优秀篇目。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文本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相信不会太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