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   ……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韵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毫无疑问,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课堂这一主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郭茜 《教育》2010,(11)
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段话指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是的,现代社  相似文献   

5.
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一、生活方式的内涵。所谓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生活方式包括个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提出“培养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一代新人”。这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须由重在知识传授的知识型教育向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转变。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课程改革中,教材改革的力度非常大,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仍然不高,与教师发挥学生自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仍然不高,与教师发挥学生自主性不够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许多环节。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因此,要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英语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英语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融知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魏随安 《河北教育》2005,(10):24-2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因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相应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和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改革课程教育结构和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等。1 .改革课程教育结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具体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学科教学是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 ,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正在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观念。学…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指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心理素质在素质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此次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邓薇  刘衍玲 《教育探索》2004,(10):98-1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门新型课程,这门课程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这门课程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方面比较一致;二者容易找到结合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这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这门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与课堂教学人本管理的关系。我国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之一。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么,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