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数量关系非常隐蔽,用常规方法不易求解.如果同学们能灵活地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不仅可以挖掘出题目中隐蔽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快速地找到解题的途径.下面就列举两例加以说明.例1 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站53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在到  相似文献   

2.
初中代数中的行程问题,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条件多,变化复杂,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就能够突破难点,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3.
初中代数中的行程问题,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条件多,变化复杂,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方法,就能够突破难点,找到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变的分析方法,可以使题目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图解法解答以下几类应用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一、面积问题有些面积计算的题目,数字比较复杂,计算过程繁琐,学生解答时容易出现错误。如果能画图帮助学生分析,可使题目更加直  相似文献   

5.
行程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航行问题。解题时用来建立方程式的等量关系有三种:时间相等;速度相等;路程相等。 1.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例1 上午6时,甲步行从A地出发于下午5时到达B地;上午10时,乙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于下午3时到达B地。问乙是在什么时间追上甲的?  相似文献   

6.
设“时刻”解行程问题一例太湖县徐桥镇二中黄艳球问题:某人平时下班总是乘下午5:30的火车回去,他妻子准时到车站接他。有一天,他乘5:00的火车回去,提前半小时到站后开始步行回家。路上,他遇到了和往常一样开车来接他的妻子,因此比平时早10分钟到家,求此...  相似文献   

7.
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审题,从所求的问题出发,分析题目条件,理顺关系。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是这类问题的基本关系。对于行程问题中的各个问题,又要结合其具体的特点分析。其中,相遇问题的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和,追击问题的追击速度是两者的速度之差,环形跑道问题是特殊的相遇或追击问题,航行问题中的顺流速度是静水中的速度加水流的速度,逆流速度等于静水中的速度减水流的速度,火车过桥问题,要分情况处理是完全过桥还是完全在桥上。  相似文献   

8.
在行程问题中求路程,一般方法是用速度乘以时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把速度这个量进行逆向思维处理,把它转化成行一个单位长度所用的时间来解题,其方法非常简便。  相似文献   

9.
行程问题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它用到的主要关系式是:速度×时间=距离;距离÷时间=速度;距离÷速度=时间.在行程问题中,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匀速运动.当然,与行程问题有关的问题很多.类型多是行程问题的一大难点,主要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上下坡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环形行程、复杂行程等各种行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程问题是简易方程研究的重点应用题之一,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匀速运动.它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基本数量关系为:速度×时间=路程.  相似文献   

11.
题目: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问匀速而行,相遇后,甲车4小时到达B地,乙车9小时到达A地,求两车走完全程各用几小时?  相似文献   

12.
“行程问题”是中考物理的热点试题,如果能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提高解题效率,增强解题能力,下面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介绍几种常用解法.  相似文献   

13.
行程问题历来是考试的热点之一.其中有一类行程题有多种可能的结果,不少同学平时训练较少,往往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漏解.为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点,现把“多解”的几种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例析一类行程问题的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析一类行程问题的解法黄忠勇(福建省石狮市琼山小学)在近年来各地的数学竞赛题中出现了一类不同速度的两个匀速运动体不断往返的行程问题。笔者曾对这类题型的竞赛题进行剖析,总结出一些规律,并得出这类问题的一种比较简捷的解法。现作简单介绍,希冀与各位同仁共同...  相似文献   

15.
雷丽珍 《湖南教育》2005,(24):42-42
一直以来,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总是一道难题,每次考试或测验,都有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解答。尤其是在一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行程问题中,往往只有时间这一种量(一般的行程问题中都要有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根本没有明示两个运动体的相向、相遇,或者同向追及是在多少路程中发生的,这就给解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能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恰当地设某段路程为单位“1”,并以此为尺子来度量两个或几个运动体在不同的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的长短,就能使数量关系明朗化,将问题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6.
例1摇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往时每小时行3千米,返时每小时行5千米,往返共需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解:设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则往时共用时间为1/3,返时共用时间为1/5,往返共需(1/3+1/5)的时间,这与“8小时”对应。于是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1/3+1/5)=15(千米)。例2甲乙两辆汽车由梅州开往广州,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少用1710小时,求梅州到广州的距离。解:设梅州到广州的距离为“1”,则甲车共需时间为1/60,乙车共需时间为1/50,甲车比乙车少用的时间对应(1/50-1/60),于是,所…  相似文献   

17.
“无关”型问题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研究它的解法非常必要,这种题型涉及面广,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中,“余数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余数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1 某自然数有2001位,每位上都是8,这个自然数除以26的余数是几?  相似文献   

19.
对事物运动的方向、路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 ,这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之一 .下面列举的几例行程问题 ,貌似简单 ,但如果不分析、讨论位置情况 ,肯定不会得到全面的解答 .例 1 甲、乙 2人骑自行车 ,同时从相距 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 1 7.5千米 /时 ,乙的速度是 1 5千米 /时 .经过几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分析 在什么位置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很容易想到在它们相遇前有一个位置 ,而忽略相遇后还有一个位置 .仔细分析 ,显然两个位置都满足条件 .解 设经过x小时 ,甲、乙两人相距 3 2 .5千米 .相遇前 ,1 7.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