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这个概念是由国外引进的。中国科学与格致学紧密相连,这个古代的名实观、正名论在格物致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并且对今天的科学实践仍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需从“概念”入手。加深对概念建构与阐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理解,对探索中国新闻学概念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巧具有重要意义。概念史通过研究概念“鞍型期”的意义变化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比较政治学概念分析通过对概念的跨案例适用情况分析,提出跨语境概念建构与分析的路径;实践哲学概念思辨重视概念本体论层面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这三种概念研究理论体现了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独特的概念思维方式,这为当下中国新闻学概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的出版,是近代科技出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开创了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途径和新媒介,这一滥觞于洋务运动期间的刊物,助推着近代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的近代化.《格致汇编》的编辑艺术、出版发行方式引领了近代中国办刊模式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森对传播研究忽视“娱乐”感到困惑,而赫伊津哈提出的“游戏人”启示他将“传播”视作“游戏”。传播的“游戏理论”与“信息理论”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关注自我存在和意义共享,后者考察信息传递和传播效果,这体现在以“工作/游戏”、“传播痛苦/传播快乐”、“社会控制/选择聚神”以及“R方法 /Q方法”为代表的比较研究中。游戏理论是传播观和方法论的革新,也是新媒介时代的存在论,它代表科学和人性交融的科学人本主义传播范式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都是意识范畴的同一意义的概念,提出了“图书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科学技术”是一组对应关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学科建设与怎样界定“编辑”概念,当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华良同志《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引文不再作注),开首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作者把编辑学建设的理论突破,归结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而所谓“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又不过是概念宽泛一些或者狭窄一些的问题。这就使人不能不想到,学术界大量存在的实际情况,并不象《问题》一文所说的那样。许多学科,包括一些相当成熟的学科,在一些基本概念上都存在着广义的定义与狭义的定义,甚至存在着许多内容差异很大的定义。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源头活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哲学家朱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思想、信念的重要性。当然,朱熹所说的“源头活水”指的是儒家思想体系。我们和他不同。我们也有“源头活水”,我们的“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去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当前  相似文献   

8.
吴茜 《新闻世界》2013,(6):313-314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自索绪尔以结构主义方法论开创性地研究语言学后,这一方法又蔓延至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在霍尔的《编码/解码》一文中,这一方法论一方面体现在将传播过程视为一生产系统整体;另一方面体现在借鉴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即透过传播讯息的表层意义,探讨其深层意义——“意识形态”,同时视符号为承载意义,转换系统内关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张晶 《现代传播》2002,(4):22-26
“自得”无论在中国哲学史还是在美学史上 ,都是有着普遍性意义的方法论范畴 ,它是认识论的 ,也是价值论的。它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特殊品格 ,也体现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维特征。“自得”有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史背景 ,不同的哲学派别都以“自得”为其方法论、认识论的重要命题 ,却又有着颇为一致之处。从哲学而言 ,“自得”即是不通过普遍性概念逻辑推演 ,不依赖于教育家的外在传授 ,而是以主体的独到体验 ,直接观照 ,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 ,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美学方面 ,“自得”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哲学 ,却又有着殊异之处。它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 ,不依古人藩篱 ,更意味着个性的扩张 ,破僵硬的外壳的既定模式 ;还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接 ,拆除其间的障蔽。“自得”也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 ,是艺术精品的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一、逻辑思维是编辑学科领域普遍的方法论目前对于编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日渐深入。但是一个为人所忽视的惊人事实:编辑学科没有自己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普遍的方法论,而这对于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没有其方法论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绝不可能的。因此,要完成对编辑学在哲学高度上的高深层次的构建,形成科学、完整的系统,认识其本质是必要的(如目前关于编辑概念界定的争论),但其方法论的建立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某种意义上讲,方法论的建立,是编辑学科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而学术界关于一些具体编辑方法的研究(在当前很热门,这里不一一列举)虽有一定意义,但这仅仅停留于“编辑术”的研究,这只能把编辑学的研究局限在  相似文献   

11.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思想以儒家传统思想为内核,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朱熹理学思想体系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思维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当然,也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党中央强调“三贴近”,对新闻事业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学术界认为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同义提出不同看法。首先认为马氏之“献”并非“贤”,进而根据马氏关于“文献”的论述分析,认为马端临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意义并不相同,提出了马氏“文献”诠释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刘大年在《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上撰文谈及历史科学方法论问题。文章说,近代历史科学或整个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必须是一个足以阐明从社会经济基础、人的地位作用到上层建筑的辩证运动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还必须是开放的、非封闭性的。今天我们现有的知识中从哪里去寻找合乎这个要求的方法论呢?中国传统历史学的方法论,有必须继承发扬的值得珍贵的部分。孔子传播《春秋》,对“义”与“事”两者平列。司马迁在《史记》上提出“义”与“法”并重。  相似文献   

15.
“那些只是极慢地前进的人,如果总是遵循着正确的道路,可以比那些奔跑着,然而离开正确道路的人走在前面很多。”这是伟大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勒奈·笛卡尔(Rene’Descartes,1596—1650)的一句名言。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作为一门正在兴起的崭新科学——思维科学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的方法论是从事研究工作的“好马快刀”,正确地掌握并运用科学方法论就可以快出成果,少走弯路,多收效益。从事图书馆学研究,同样要借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红色企业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办企业当然也可以运用它。科学的方法,谁不能用呢?”  相似文献   

17.
李艳华 《大观周刊》2011,(44):144-144
写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精粹。所谓写意,若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写意之“意”,体现了人类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而写意之“写”,则是人类表现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的方法。这样看来,“写意”这个美学范畴,已经是一个既凝注了世界观又涵括了方法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了。  相似文献   

18.
张习平 《大观周刊》2012,(17):266-266
爱因斯坦强调指出:“科学力求理解感性知觉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用概念来建立一种逻辑结构,使这些关系作为逻辑结果而纳入这样的逻辑结构。”高中物理教改,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心理学特别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依据来进行。就此粗谈以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习高中物理。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方法论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文章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审视了系统科学思维方法论与信息时代。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思维方法论变革原因、方式,并在社会历史与哲学的“坐标”中对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思维科学中的定位、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海上众多知名学府在近代教育界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谈到近代上海的教育,就不能不说格致。作为中国最早引入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1874年,就职于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工作的传教士傅兰雅和中国人徐寿深感翻译人才的缺乏,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学校。李采纳其建议,于1874年在北海路建立了一所学校,时称格致书院。1876年,书院正式开学,教授西方的“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和英语。1900年,书院一度停办,1907年纳入租界工部局管辖,定名为“公部局立格致中学”,今天,格致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