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鹏 《新闻世界》2012,(2):143-144
媒体在对"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伤害采访对象心理、侵犯受害人的隐私、进行道德审判等不足和失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时,本文认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首先要具备人本意识,即尊重和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由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文本性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媒体和记者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2.
风险与决策相伴,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媒体的风险沟通。怒江水电工程遭遇政府、民间与媒体的不同声音,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符号意义,工程的搁置更是凸现了风险决策的民主。风险传播从侧重教育宣传式的单向传播,走向注重公众参与的双向传播,促进风险决策的民主。  相似文献   

3.
谣言新闻是当前媒体报道中常见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大众传媒对谣言在社会上传播的一种反应。文章首先阐释谣言及谣言新闻的内涵,并对当前媒体上的谣言新闻报道进行传播内容辨析和传播要素考量,以期对当前媒体谣言新闻的报道思路、报道方式等起着反思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受众迫切需要专业的新闻信息服务,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通过科学传播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风险应对能力的现实意义得到凸显.本文基于科学传播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澎湃新闻在抖音平台发布的211条新冠疫苗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了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中有关新冠疫苗报道的传播现状及效果,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风险与决策相联系,科学、民主的风险决策离不开媒体的风险沟通。风险沟通从侧重风险教育、公关宣传的单向传播,走向注重公众参与的双向传播,促进风险决策的民主。云南怒江水电工程遭遇政府、民间与媒体的不同声音,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符号意义,工程的搁置更是凸显了风险决策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陈丽丹 《新闻界》2007,(5):81-82
目前,娱乐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传播内容庸俗,连以法律宣传为目的、性质严肃的法制新闻也不能避免.可见,对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要反思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原因、受众需求等;二要反思解决弊端的有效对策,如加强对媒体的管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发展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7.
刘晓丹 《今传媒》2013,(6):91-93
在风险社会,媒体是风险信息沟通系统中的重要因素。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中,媒体是重要的风险放大器,它通过传播风险信号、污名化、涟漪效应等,强化了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媒体传播和放大社会风险,还关乎新闻的选择和叙述方式上的建构逻辑。除了纸媒、电视外,研究媒体与风险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电影、科幻小说、互联网等其他新媒介。  相似文献   

8.
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的表现成为公共讨论话语场的一部分。中国新闻界的反思和外界指责主要集中在新闻制度、新闻伦理、新旧媒体等专业性层面。但需要追问的是中国的媒体体制如何建构、呈现记者的观念及其新闻实践,而媒体是否有能力通过反思来协商已有的报道框架。文章运用"新闻模板"这一概念工具,探讨了灾难报道模板在此次马航事件中的呈现,认为虽然受到报道模板的制约和限制,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媒体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反思来协商已有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社交媒体作为公众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传播风险信息和影响公众对风险事件感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高速转型期社会风险聚集的关键空间,尤其是社交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和扩散环节后,社交网络舆论空间越发复杂。通过以“风险竞技场”为理论框架,结合社交媒体“人机共存”的生态特征,探讨风险传播过程中普通大众、官方媒体、自媒体、相关机构、政府部门在风险话语争夺和风险情景建构中如何进行社会资源动员影响决策结果。基于“人机”多元传播主体、“块茎式”叙事形态、“洞穴式”情绪共振、封闭反馈机制四个环节提出社交媒体风险沟通的负面机理。政府部门应该从争取公众信任、构建多维沟通渠道、多元协同共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等维度出发完善社交媒体中的风险沟通机制,降低社会运行的交易成本,共创融洽稳定的风险沟通场域。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融媒体新时代,对广播电视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融媒体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工作中出现的新闻稿件处理难点问题,并提出注重升华新闻主题、优化新闻稿件编排、创新优质新闻内容等具体技巧,旨在为相关广播电视编辑良好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亮晨 《新闻传播》2013,(5):169-170
本文通过分析"黄浦江漂猪事件"(以下简称"漂猪事件")中的传媒的表现,进而理解与反思在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之下,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实践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在报道中存在过度娱乐化导致的新闻失焦现象,在面对系统性的复杂问题时亟需更多地运用多向归因、梳理的能力,同时需要更多地充当政府部门与民间舆论之间沟通桥梁的功用。研究认为,在新的传播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应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完善自身的提问、调查和认知能力,明确自身作为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定位,进而通过报道使得每一起公共事件都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但是办学的专业化程度和业界需要却不相协调,提升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迫在眉睫.探索"大课小上"、参与媒介实践、科研带动教学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何霞 《新闻世界》2023,(11):23-26
本文对人工智能在人类世界大量运用背后存在的诸多风险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就人工智能在特定的媒体传播行业中大量运用引起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消费问题增加、主流媒体影响力下滑等风险进行了探讨,并剖析造成这些风险的成因,也提出了媒体传播中人工智能运用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中国舆论场》,改变原有的传媒主导型模式,注重用户参与、多维互动,实现平等对话、深度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拓展节目传播渠道,为我国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启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评论节目应注重受众本位、融通传播渠道,同时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迅速发展,特别是新闻传播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使各级各类媒体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速度",甚至存在着一定的"速度崇拜"现象,本文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程松 《新闻前哨》2022,(20):33-34
融媒体时代,以用户为中心。本文围绕融媒体为农业新闻传播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对农业新闻的传播提出新思路:消融媒体边界,扩大传播范围;精准制定宣传内容,展现农产品品牌内涵;传播形式多样化,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17.
庄超 《新闻传播》2023,(16):54-56
本文探讨了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改革问题。首先,介绍了媒体融合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新闻传播在媒体融合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接着,提出了六个论点,包括提高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技术支持和创新、构建跨媒体合作机制、推动用户参与和互动、加强监管和规范、维护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观。最后,得出结论,即在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8.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许向东  吴洁 《青年记者》2022,(23):50-52
智能传播语境下,新闻产制流程中人类行动者与新传播技术间的复杂博弈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反思新闻生产的重要关切。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结合话语分析的方法考察了2020-2022年重大会议期间中央和地方两级主流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人本面向,结果发现:相较于纯粹技术导向,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各环节愈发强调“人”的因素,具体表现为新传播技术在选题策划、采集生产与内容呈现等不同阶段的差异化嵌入,由此形成了“人-技”之间相对背离、联动协作与有效耦合的多元关系模式,为智能传播语境下新闻人本主义的复归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在现代传媒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凭借其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成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力量。自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给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将针对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