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不同的概念,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没有完全弄清"教"、"教育"、"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本真内涵,以至于"教育"简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应有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抚养和教育都是重要的,要做到"养教并重",顾此失彼,重此轻彼,都是有害的。应当做到"养教统一"。没有单独的"抚养",养中必然有教,养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一定渗透着某种教育思想;"教"也不是孤立的,教育往往寓于抚养之中,体现在抚养的全过程。在"抚养"过程中要增强教育意识,使孩子不知不觉就受到教育;教育寓于抚养之中,孩子从情感上也易于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以对现实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具有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构成了它的科学基石;以"不教",也即使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新实践的现代中国人为目的和价值,构成了它的核心理念;以"为了不教"之"教",也即科学、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为方法和路径,构成了它的实践智慧;以教师自觉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善教者""教育家"为关键和保证,构成了它的主体精神。这四个方面科学内涵整体联系、辩证统一,由此使"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发展中原创的既富有哲学意蕴又充满实践智慧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8.
老子提出的"行不言之教"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其天道观和人性论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不言之教"就是要"遵道而行,无为而教",即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实施道德教育。"行不言之教"作为隐性德育的代名词,将教育意图寓于友好而自然的关系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并淡化教育痕迹,体现了道德教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是实现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学习单"就是这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有所教"是十七大报告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的高度,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目标和新理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江苏基于教育发展的实际,以教育现代化来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满足江苏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多方面需求的教育发展战略。围绕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与理想,提供有效的科研服务,是江苏教育科研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生本教育"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而其中所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感触促使我阅读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系列文章,对"先做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会让我们品味课堂上师生和谐相融、智慧互动的成功和喜悦。联系自己所教的体育学  相似文献   

12.
任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用"金课"标准"质检"任职教育课程质量,主要存在内容与任职需求脱节、知识与任职能力分离、能动性与自主性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任职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突出任职教育整合、技能和能力等特征,任职教育"金课"建设要以课堂为主战场,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打造底...  相似文献   

13.
<正>办好中职教育,关键在教师。为此,我校汽车专业教学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导向,立足"五岗"(教书育人岗、企业兼职岗、大赛指导岗、"1+X"证书制度试点岗、教学研究岗)锻炼,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入手,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产教融合、赛教融合、证教融合、研教融合"四融",构建"五岗四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者的核心专业知识是有关教师教育者如何向教师学习者传播教师教育课目内容知识的学问,核心专业素养是作为优异教学示范者的"示—教"、作为"学习教学"的教导与指导者的"教—教(学教)"和作为对教师学习者"学—教"和自己"教—教""教—学教"研究者的"研—教(学教)"能力。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重在促进其自觉增进角色能力、引导其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学术研究,并且激励其积极提升基础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将来"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6.
"教劳结合"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核心;综合技术教育是"教劳结合"的方式,"教劳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人的根本途径;两个"承认"和两个"代替",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所应确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三生教育"创新教育理念1.整体性教育"三生教育"是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排斥教育单一的工具性,倡导"教真育爱"的教育本真。"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和科学行动,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教育功能。"三生教育"不是生命教育、生存教  相似文献   

18.
论教考"合一"与"分离"相结合的考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特点,阐述了"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结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利用"合一"与"分离"机制建构而成的"合分结合型"考试模式,因兼有"教考合一"和"教考分离"的优点,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较理想的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送教上门"是指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把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学生的成长、送教学生家庭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严格筛选和评估送教学生、合理选择送教内容、积极开展送教教师培训、开展家长培训等措施来提高送教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技术学科教育实践为例,提出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四融合"新工程教育体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特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工程教育以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