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空心有关……学生在经历了这个思维矛盾冲突后,能够从物体本身考虑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所以在后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研究中,学生从物体本身的角度考虑出发,设想并尝试运用各种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在这个活动结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实录了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实际过程,记录了师生共同探究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以亲身实践证明在农村学校、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即使是非专业教师也完全可以凭借简单易行的实验器材去探究科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只要你认真备课,你完全可以上好一堂科学课。本案例对农村教师具有借鉴价值。教材分析:《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科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生:土豆。师(举起两个马铃薯):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把它们放入水中,大家说说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从中获得新的发现]生:两个都会沉。生:两个都会浮。生:大的沉,小的浮。生:大的浮,小的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5.
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课题。它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完整探究过程,对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价值很大,而且比较容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真正的科学探究问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活动激活思维放在水中试一试并把沉的放一堆,浮的活动一:比身高。1号学生和2号学放一堆。生身高不同,1号同学站在讲台上,2号同学生实验。学站在地面上,让学生比一比谁高谁矮,哪个预测错了?你是根据什么预测为什么?接着让这两名同学站起来,并且的?(梳理学生回答板书: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通过做实验来体现的:实验一是取两个杯中的水放在火上烤,发现一杯水中可能有…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师(举起两个马铃薯):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把它们放入水中,马铃薯是沉还是浮?[引导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猜测,从中获得新的发现。]生:两个都是沉的。生:两个都是浮的。生:大的沉,小的浮。生:大的浮,小的沉。师:让我们用实验证明一下。(将大的马铃薯放入清水中,小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大的沉,小的浮。师:为什么?生:大的重,小的轻。生:大的大,小的小。师:真是这样吗?(把大的马铃薯放入盐水中,也浮了;小的放入清水中,沉了。)[原先…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这是什么?(师出示马铃薯) 生:土豆。生:洋芋、马铃薯。  相似文献   

11.
孙光石 《物理教师》2004,25(1):25-25
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奥林匹克教学辅导丛书《初中物理竞赛名师指导》(1998年)一书的第65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2.一个密闭铝盒,恰能悬浮在7℃的水中.在水温从7℃下降到1℃的过程中,铝盒将会 A.一直下沉到底. B.上浮至水面. C.先上浮到水面,而后又下沉至水面下,随即仍悬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我们科学课的口号是——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探究奥妙。师:这节课,我们就要像口号中提出的那样,同学们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我们科学课的口号是——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探究奥妙。师:这节课,我们就要像口号中提出的那样,  相似文献   

14.
15.
一、对教材的认识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两个步骤,首先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槽中,结果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沉,另一个水槽里的马铃薯浮。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推测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笔者精心挑选了一节自以为好上的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历经磨炼后,笔者满心欢喜地正式登台开讲.效果如何呢?请看下面这两个教学片段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笔者精心挑选了一节自以为好上的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历经磨炼后,笔者满心欢喜地正式登台开讲。效果如何呢?请看下面这两个教学片段吧。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三年级下册)在教学中不乏精品。下面选取两个教学片断谈点笔者的感受。教学片断一(教师甲):……师:那么,你说说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生:盐水比水重,所以马铃薯浮起来了。师:(高兴地)你怎么知道的?生:科技老师告诉我们的。把鸡蛋放在水中是下沉的,把盐放在水里搅拌几下,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我想,马铃薯在水中也是这样。师:(握着这个同学的手)你真聪明。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一齐)同意。……教学片断二(教师乙):……师:大家的意思是说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问…  相似文献   

19.
本课是《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沉和浮”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中,让学生对物体沉浮的秘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物体能在水中浮是因为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物体在水中沉是因为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立,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呢?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矛盾"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