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面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教材增加的实验。但教材对该实验介绍过于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是多少?配制其酸性溶液又该加多少硫酸?按常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缺乏明确的浓度条件,对重铬酸钾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一般演示实验,可选取90%的硫酸和2%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体积比为1:1配比所得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实验效果最为明显,更适合学生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3.
醇分为伯、仲、叔三种类型,根据教材介绍,伯、仲醇具有还原性,可使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颜色消失,此法用于区分伯仲醇和叔醇,但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两种异常现象,一是颜色不褪;二是颜色全褪。为此我们组织学生重新设计实验,对醇氧化反应条件进行了新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醇过量和氧化剂浓度一定时,氧化剂选择、反应液温度和酸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中,设计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酚酞溶液?显然,这样的演示实验探究成分太少.虽然根据教材实验设计进行演示,学生也能理解,教学任务也易完成,但学生会因此失去一次极好的实验设计的探究机会.笔者认为,可把教材给定的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或许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陈娴 《物理教师》2003,24(6):45-46
怎样通过科学课程让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的各行各业 ,初步具有选择适合自己今后发展的专业进行深造的能力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由美国McGraw-Hill公司根据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再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Physics:PrinciplesandProblems》 ,1 999) ,其中创设了一个小栏目介绍一些与物理学有关的职业 .这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亮点 ,这本教材一共介绍了与物理学有关的 3 1个职业 .那么 ,教材是如何介绍这些职业的 ?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了这些内容能获得什么收益 ?本文对此做一些分析和评价 .1 基本内容的介绍在这套教材中 ,以“必…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题是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怎样发挥课后作业的最佳效能?怎样指导学生在作业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背诵、笔抄之类作业怎样和启发思维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相机解决课后作业题,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哪些课后作业可以归并到预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一些?凡此种种,都需要探索和总结.《课后作业辅导》专栏将介绍这方面的经验.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原电池分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制作电压高且稳定的原电池至关重要.笔者根据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教师用书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显示电源电动势比较低,无法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性实验.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具体介绍如下.一、制作原电池1.配制电解质溶液(1)改进:氧化剂改用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比高锰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现就将该法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化学课本和大学有机化学教材的有关章节里,都有浓硝酸和乙醇反应生成硝酸乙酯的内容,但有关反应条件都没有介绍和讨论。许多中学化学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反应表示怀疑:乙醇和浓硝酸在一起时能避免氧化反应的发生吗?这种怀疑是有根据的。因为在室温下将二者等体积混合,很快就发生剧烈的氧化反  相似文献   

10.
袁加兴 《考试周刊》2021,(1):129-130
教材作为学生开展各种学习的关键文本,教师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从而有效地分析出开展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教学课程的措施.关于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差别.其中涉及的是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对比.文章将主要探究基于教材重构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高...  相似文献   

1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方式。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呢?现将小语苏教版第九册《莫高窟》的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认识。一、依据教材运用迁移《莫高窟》一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第二段是  相似文献   

12.
在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为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实验常引发质疑:二氧化碳和水能否使石蕊变红? 一、教材处理方式 人教版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图1). 1.将纸花用石蕊浸泡后晾干.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第一章教下来,学生反应最多的是化学太难学了;许多老教师感慨最大的是今年突然不会教书了。学生和教师都困惑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度”。与原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编排方式的变化,使得用惯了原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以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为例,本章是一章纯理论内容,其中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是中学化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老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编排在卤素之后,离子反应安排在氧族元素之后,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有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作铺垫,  相似文献   

14.
转化思想的核心体现为:将新的转化为旧的;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等过程.那么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去培养和训练转化意识呢?笔者认为,要重视课本使用,将问题回归到数学教材中去.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教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外教辅资料的过度使用,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学习过程舍近求远,本末倒置,效率低下.只有对教材充分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三种版本(鲁教、苏教、人教)的必修1教材中都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演示实验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没有演示实验,苏教版教材用分液漏斗与试管作为反应的容器、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收集完成性质实验,鲁教版用铜与硝酸反应的试管口上加蘸氢氧化钠的棉花设计完成实验,这二种教材演示实验设计都不利于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且教师重点强调NO、NO2毒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畏惧感,造成教师上课一演示实验,学生赶紧捏鼻子逃避的现象,教材的实验教学功能被减弱.  相似文献   

16.
初中自然教材中.金属与酸反应的量的关系是一个难点.经过探索研究,总结出两条规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材助读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一系列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解、题解,作者介绍等。精心设计一套详细完备的教材助读系统,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可是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却在逐渐弱化,并且还有专家倡导助读系统要从简,认为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材的助读系统究竟该不该简化?建立怎样的助读系统才真正有利于学生阅读?近日笔者阅读了同心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美国中学语文教材,将其助读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中详细介绍了钠与水在常温下的反应及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那么活泼性处于钠与铁之间的铝与水反应的情形又如何呢? 在教材中还有一段文字:"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果真如此吗? 为此,笔者巧用注射器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铝与热水是可以反应的.  相似文献   

19.
杨立根 《化学教与学》2012,(9):65-66,7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在新课导入时,教材以铜、铝、铁等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子,从而引出钠的性质。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20.
高中和中等师范教材中均是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之后介绍概率论初步知识的.然而,反过来,对一些组合恒等式用概率论知识给出其证明,则赋予了组合恒等式以概率论知识的生活模型,并且这种证法比教材中证明所用的二项式法、分析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等还要简单.教师若结合教材,灵活地给学生以介绍,对学生学活用活所学知识将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