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研究小学生移情指向性的发展特点,自编了小学生移情研究材料,对安徽省两所小学共324名小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小学生移情指向性的发展有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小学生情感性移情、移情担心和个人忧伤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情感性移情、移情担心和个人忧伤都显著高于男生;小学生情感性移情和个人忧伤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学生的情感性移情和个人忧伤都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情感性移情的变化主要是个人忧伤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它包含三个成分:1.辨别和命名别人的情绪状态;2.能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并懂得从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3.分享别人的情绪反应。如见到一个病人,从他的精神状态或别的什么线索断定他很痛苦(成分1),进而假想自己是病人,也会痛苦的,因为这种病很讨厌等等(成分2),这么一想,就产生了与病人相同的感情,自己也感到痛苦了(成分3)。这是一个典型的移情过程。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一个人越能感受别人的痛苦,就越能激发帮助不幸的人的动机;善于感受别人的积极感情(如高兴等)的人,  相似文献   

3.
电教促移情移情促作文靳朝忠移情,即人的情志的迁移交易。引为文学术语时,指作者面对景物而触动生活积淀,生发联想,并在联想间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如《古井》、《高大的皂荚树》、《白杨》、《落花生》等课文,便是触景生情的动人篇章。如《白杨)}一...  相似文献   

4.
5.
在升学、高考、题海、卷山的重压下,数学教学最缺乏的是什么?最缺乏的是一个字:情!殊不知,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教育家皮亚杰又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镜像神经元、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三个方面对移情的神经机制进行阐述。希望通过对移情含义的理解以及神经机制的阐述,为移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情商的培养,作在论述学陶冶的意义上阐述移情的做法;写脚本、人物与情感词配对、回访喜欢的人物;与此同时,青少年在情境中增强学习动力、减少焦虑、轻松地学习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8.
教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学生对课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中“寒”字的意义和用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这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的认为用“寒”修饰树,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有的认为书上把  相似文献   

9.
移情促内化     
移情促内化马鞍山二中钱宏孝在个性品德能力的培养中,我对学生进行r移情训练」,就是让学生从一我」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近年来,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会风气的不良影响,青少年学生*不少是独生子女*中以我...  相似文献   

10.
审美移情论     
本文是作者即将出版的一部美学专著中的一章。作者曾应邀就本书内容在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等院校做专题学术报告,受到普遍欢迎。本文共分四部分。第四部分《中西方移情研究之比较》已先行在刊物公开发表。这里发表的是前三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对移情现象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与作用、移情活动的心理程序以及移情现象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移情活动是一个极复杂的审美心理情感现象。我们希望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审美与移情     
本文从美学方面对移情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形成与发展作了充分阐述.并通过对与移情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移情在审美活动中的现象和作用,以及移情在艺术创作、审美欣赏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是以理性态度来感知对象,而是与个性化的生命存在相联系。用自由的、理想化的和协调的性格和禀赋来感知它.通过把自己投射到世界万物之中去,使生命的活力激荡在对象里,来体验自然万物的生命,使主体与对象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真诚沟通,达到合谐共存的境地.从而体会自我生命活力的丰富、充盈,玩味作品形式,就是玩味自身生命活力,从而获得美学意义和实现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善于移情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采访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在这个交往过程中,记者运用移情,有助于了解采访对象的社会需要,有助于用自己的情绪感染采访对象,使采访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移情导读,是以美学为导向的教学尝试。通过教者所创设的各种情境,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自觉地、能动地把无生命的对象看做是有生命的载体。从而使“四心”(作者、编者、教者、读者)产生共鸣,陶冶审美情趣。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换言之,就是将学生自己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往有关移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领域、心理咨询以及社会领域。在道德领域,移情对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情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在心理咨询领域,移情关系可以看作当事人早期依附关系的投射。在社会工作领域,移情是对别人情感与想法的觉察、理解、体验以及反应。迄今为止.在这三个领域中移情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维...  相似文献   

15.
以往有关移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领域、心理咨询以及社会领域。在道德领域,移情对道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情有助于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在心理咨询领域,移情关系可以看作当事人早期依附关系的投射。在社会工作领域,移情是对别人情感与想法的觉察、理解、体验以及反应。迄今为止,在这三个领域中移情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  相似文献   

16.
移情和美育     
知识的两大领域——移情和审美学——是教师全部教育哲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能理解这两个领域的知识在学校整个学习情境中占的地位,教师才能在消除忧患和痛苦,认识生活的最深刻的意义方面,多所贡献。“移情”就是把一个人自己的意识在另一人身上作想象的投射(imaginative projection)。教师比之任何其他人更需要这种悟性知识。具有移情能力的教师,就会给儿童留有  相似文献   

17.
移情法例谈     
移情法例谈所谓移情法,是作者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将感情转移到其他事物中,通过他物表现出来。例如:杜甫在《春望》中,不直接说由于国破家亡而自己心情极度悲痛,而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商隐在《无题》诗中,不说主人公思念所爱之人,而是设想...  相似文献   

18.
建国三十多年来,学术界的争论一直集中在美的本质上,对于审美感受中的移情现象,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而科学地阐明移情现象及其规律,又恰恰是正确把握美的本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感于兹,本文拟就审美移情的动因与实质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9.
翻译移情说     
将移情说引入翻译学领域,分析探讨移情说翻译的内涵以及移情说在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基于移情说美学心理学的意义,对翻译过程进行解释并阐述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根据对教师的研究,得出教师应具有“移情性的儿童观”的结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所谓“移情性的儿童观”,通俗地讲,就是教师以真诚、热爱、关心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