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战后印度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但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却迟迟未能实现。这种矛盾状况对印度教育乃至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出现这一“高扩低缓”状况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传统文化因素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种姓制度、宗教传统、语言、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等四个方面来探寻这一矛盾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印度古代文化中的“阴性原则”,是一种母权时代的遗留物,其特点是:女神崇拜、尊敬妇女、性力迷信、以农业经济为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阴性原则”在印度却是以否定的方式阐明的。古代印度文学形象地反映了历史上对妇女的尊崇与蔑视、歌颂与诅咒矛盾交织的状况。本文着重探讨两大史诗和《摩奴法典》如何反映了“阴性原则”的演变,并试图窥见这一演变过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印度传统文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印度传统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烈鲜明的专制主义大一统文化特征;印度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主张在宗教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具有极强的出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入世有为,伦理本位特征十分明显;印度传统文化的思维特征是“梵我同一”,追求对现实矛盾的佛性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上过分强调均衡调和“峭偏不椅”。  相似文献   

4.
教学文化张力就是教学文化的矛盾结构,正是这一矛盾结构的存在才推动教学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教育表现出了很强的矛盾性,一方面教育主体的行为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主体又在试图摆脱文化制约,尝试新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文化张力就是教学文化的矛盾结构,正是这一矛盾结构的存在才推动教学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教育表现出了很强的矛盾性,一方面教育主体的行为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主体又在试图摆脱文化制约,尝试新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8年度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授奖名单近日公布,全世界共有135人获奖.97岁的学者季羡林名列其中,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荣誉。季羡林在印度传统文化研究和翻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据悉.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期间,就曾称季羡林为“中国伟大的学者、当代最著名的印度学家”。印度政府也早就开始考虑授予季羡林这一印度国家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主要体现为一种矛盾人格,导致这种矛盾人格的重要原因在于特困生所接受的贫困文化和大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分析这两种文化上的困境和冲突是怎样使特困生处于难以调和的内心矛盾状态,并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特困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农耕文明的条件下,印度虽然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但同时也受制于各种宗教习俗的繁杂以及不同宗教意识的并存,印度文化因此形成太多的相互矛盾和使人感到怪异的现象。显然,传统色彩与现代文明交汇混杂所衍生的神秘气息,以及这个文明古国所深深积淀的不可思议的冲突与矛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1.文化传统的影响。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印度的学校受印度深厚的文化传统影响,自古以来就注重品德熏陶,在教学中注重育人。印度学校德育注重强调传统价值,如禁欲、宽容、效劳、献身等。各邦学校德育情况不一。有些邦设道德教育课,有些邦通过国语或社会课渗透德育,有些邦不设德育课程,但以朝会训话等形式完成相应课业。  相似文献   

10.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 (一)现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德育现状与社会变革出现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等大环境对德育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其原因主要有:商品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我国的文化环境已从两千年文化大传统过渡到建国五十年形成的文化小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传统构成的现实文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观念转变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15.
德育视阈下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具有引德、显德、保德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高校开设礼仪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需要转换教师的理念,强化师资培训;需要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礼仪讨论,积极参与礼仪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周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因为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被摈弃。但是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最广义的教育过程有四种模式,特点分明。基于教育模式分析,探讨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论职业教育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改造这些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职业学校招生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还是文化增殖即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初中阶段创设与实施有关职业教育元知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招生及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传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实践(经验)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主要路径为:确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师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面对多元化的价值选择冲突,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中出现了诚信危机,为此青少年德育工作应该特别重视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