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非常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当牧师结束冗 相似文献
2.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相似文献
3.
马克·吐温是美国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相似文献
4.
5.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讲演。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钱,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长篇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相似文献
6.
7.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预令”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的情境中,当幼儿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时(如打击乐活动中演奏形式的转换等),教师给予他们的提前暗示。其作用就在于使幼儿对即将进行的新情况,有良好的意识,并主动、从容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快乐、舒适和自由的感觉。如果在转换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幼儿准备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9.
10.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入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也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1.
崔美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7):44-44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时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习惯于不止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批评。父母第一次批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童话说的是一个叫乐乐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妈妈摆在柜台上,像其它玩具一样卖掉,原因是“妈妈倒不发火,就是太啰嗦——吃饭时她说:‘乐乐小心别噎着!’结果我真噎着了;过马路时她说:‘乐乐小心别摔跤!’结果我一分神,真被小蚂蚁绊了一跤!’,乐乐觉得整天哄着这样不称职的妈妈,是一件很累的事,所以要把妈妈卖了。 相似文献
13.
黄果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5):47-47
应用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非常多,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选择其中的“超限效应”,具体谈谈此种心理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1教学要有“限载”容量课堂教学的开展受时间、内容和教师讲课方式等因素的制约,要成功避免“超限效应”,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从时间上考虑,处于学龄中期即初中时期的学生,一堂课的有效注意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为了维持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教学结构,充分把握教学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用提前上课、推迟下课,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汤》。大意是:杰米扬是一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菜——大盆鲜美的鱼汤来招待。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就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认为吃多了。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15.
由于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超限效应现象在批评教育中相当普遍。这种现象往往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不但削弱了教育活动应有的作用,而且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批评教育中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的消极影响,讲求适度。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感人,就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 相似文献
17.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因此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掌握"分寸",把握"火候",从而有效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19.
周如俊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1):22-2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 相似文献
20.
不能重复地批评孩子,而应该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