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6,(6):14-14
双边········中日高层会谈未获进展经过10个小时的对话后,中日两国2月11日在东京结束了两国四个月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但没有获得实质进展。此次会谈的双方主要代表分别是中国副外长戴秉国与日本外交部次官谷内正太郎。会谈所讨论的议题,包括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东海岸外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日本在会谈中寻求重开两国间首脑和外长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小泉拒绝承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中方的态度依然强硬。中日之间首次战略对话开始于2005年5月,但自去年10月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已进行过三次的高层会…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麻生太郎已在7月21日解散众议院,决定8月30日进行大选。13日中午麻生与执政党干部进行会谈就此达成了协议。8月18日将发布选举公告……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等于说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接触,只不过,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以特殊方式进行,蒋介石在晚年还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相似文献   

4.
据日本《读卖新闻》22日报道,日美两国在围绕1972年美国向日本返还冲绳的谈判过程中达成的日本默许美国向冲绳运进核武器的密约原件已经被找到。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夏季里的冬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关系直线坠入一个政治冰期。如果小泉这一届内阁无诚意破冰,那么只有做更长远的期待和打算5月23日,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副总理吴仪在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前夕突然取消会谈。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在早上9点左右接到有关日程更改的照会时,第一反应是很“错愕”。当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日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逃往河内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突然问在场的周恩来总理:王芸生现在在哪里,应该让他也参加接待日本客人活动。毛泽东此时提起王芸生,是因为毛泽东在准备接待日本首相时,重点阅读了王芸生写的八大卷《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而在1934年的庐山,国民党的首脑蒋介石也专门请王芸生给他讲解了这套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汪精卫逃往河内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壁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日本政府得知汪精卫出逃后,提出了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翌日,汪精卫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下令追杀汪精卫1939年元旦…  相似文献   

9.
●端纳最早披露21条密约提起英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不少中国人都知道他曾先后提任过岑春煊、孙中山、张作霖、张学良等人的顾问,担任蒋介石的顾问时间尤长,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曾发挥过一定作用,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中国通”、“中国第一顾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端纳早年曾经当过新闻记者,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二十一条密约”就是他最早披露报端的.  相似文献   

10.
秀夫 《新闻世界》2007,(11):37-37
福田康夫当选为日本首相后,其妻贵代子(63岁)成为新的第一夫人。贵代子在日本是著名的“和服美人”,性格开朗,喜欢社交.经常穿着和服出现在丈夫的办公室。2002年曾代行第一夫人职责.接待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哥本哈根气候会谈被认为是二战雅尔塔会议后最重要的一次会谈。海外媒体认为是全球三大气候阵营的角力:欧盟为一方、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为第二方、以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和中国)为第三方。网络媒体是传播最迅速、覆盖面最广的媒体之一。本次会谈各国网络媒体都热情地开辟出专版进行较为全面报道。因为各方利益不同,  相似文献   

12.
稍微了解一点日本侵华史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田中奏折》的。“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所谓“大陆政策”,就是在这份臭名昭著的奏折中提出的。 田中指的是1927年至1929年间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的长州派军阀田中义一大将。《田中奏折》就是他于1927年策划制定的侵吞中国、兼并世界的一个秘密计划,这份奏折本来是绝密文件,但于1928年被旅日爱国人士蔡智堪先生设法抄录,并传往国内。消息传出后,日本当局一再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后来的实践证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继而发动太平洋战争,无一不是按照《田中奏折》进行的。当时的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有此奏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加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最近,根据去年4月日本滋贺县立图书馆馆长前川恒雄来湘访问期间,与湖南省图书馆馆长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应日本滋贺县国际亲善友好协会的邀请,由湖南省图书馆第一副馆长、馆员常书智,办公室副主任、馆员刘雪莱,科技部副主任、馆员肖庆元,科技部助理馆员易春华等四人组成的考察组,赴日本滋贺县进行短期考察。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5,(6X):37-37
多年以来,针对1905年签署的《乙巳条约》(即《第二次日韩协约》)以及1910年签署的《日韩合并条约》有效性的解释,始终成为日韩双方的矛盾焦点。在近现代历史的表述与理解方面,日韩两国存在的严重分歧也是导致日韩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在汉城举行首脑会谈时就日韩共同研究历史一事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5.
王恩收 《档案天地》2010,(11):32-33,47
何成浚.字雪竹、湖北随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何成浚在日本求学时.经黄兴介绍.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做过黄兴的重要助手.是国民党元老。后投靠蒋介石.1926年,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的上将总参议.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相似文献   

16.
李虹 《湖北档案》2008,(9):18-19
1.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档案开放的历史沿革 1971年4月15日,隶属于日本外务省的外交史料馆开馆.它是保存、阅览、展示及编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外务省档案史料的专门机构。1988年7月.作为其分馆的吉田茂(1878—1967,政治家,曾任日本首相)纪念室,由吉田茂纪念事业财团捐建完工,常年展示日本幕府时期以来的外交档案以及与吉田茂原首相相关的史料,同时也定期举办特别展览。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相似文献   

18.
古小丹 《兰台世界》2006,(9S):64-64
1935年8月1日,红军还在长征北上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历数日本侵华罪行,谴责了蒋介石国民党步步退让丧权辱国的行径,发出了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大团结的伟大号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刻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其驻地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进一步强调了“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的“反蒋抗日”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葛美荣 《档案时空》2014,(11):33-36
一、先说伊滕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政界的重臣元老,也是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主要决策人物。他曾四任日本首相,三任枢密院议长。他早年曾留学英国,英国的先进社会制度对他的影响很大。回国后,他积极主张把欧美各国的社会模式引入日本,使日本进入“开明诸国之行列”。不久,他被任命为内务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网络上,从菅直人接替鸠山由纪夫担任第94任日本首相之后,就流传着一篇题为《日本首相菅直人祖上在山东》的文章。而据日本网站资料显示,日本菅首相与山东“菅家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