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写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与个人发展具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写作的价值日益彰显。本文从写作对人类社会发展、人才的培养、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推进21世纪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人类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责任使全人类共同价值成为可能。“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普世价值”是两种对立历史观基础的不同战略选择。全人类共同价值预示世界历史演进新方向、建构世界历史叙事的新话语、提供解决世界历史问题的新方案。我们应坚定秉持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坚定强化对人类多样文明充分尊重的天下情怀、坚定推动对人类共同价值持续转化的中国实践,努力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自我",身份认同问题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探索的命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也引发了女性对自身固有性别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凝视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川上未映子《乳与卵》中三位女主人公各自不同的、多维度的女性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解读了在女性意识觉醒下女性对自身身份认定的焦虑和困惑,深刻探讨了当代日本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女性群体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谓社会存在,指的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并认此两种生产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世俗基础。而斯大林则通过自己对所谓人口决定论的批判,将本来不可分割的两种生产形而上学割裂开来.从而全盘否定了人类自身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性解放并不神秘,我们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它生存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人的存在不断完善的一种必要方式,是女性寻找自身本质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女性解放的本质和价值的追问是哲学的问题之一,女性解放的哲学意义以"女性"作为思考的聚焦点。文章不仅仅停留于对女性存在的一般论述,而立足于从人的存在出发去论证女性存在,从哲学的角度求证女性存在的基本构成,描述女性存在的历史过程,探讨女性解放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以不断取得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品。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通过自身的生存、繁殖,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延续和更新。这两种生产同时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并且由这两种生产的有机统一才组成了人类社会,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离开了任何一种生产都不可能形成人类社会。没有物的生产、人类无以为生;没有人的生产,人类则无以为继,也不可  相似文献   

8.
堵文晖 《海外英语》2013,(22):207-208
女性形象历来是女性主义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安妮·泰勒在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刻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位女性,其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转变,从遭受父权制压迫的传统女性,到一步一步地打破模式化的形象,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树立了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生态伦理学就是伦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观念,而人类中心主义又经历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分别代表了"以人为重""人物并重"和"非人为本"的价值选择。对三种理论的辨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出的新阐释.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它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从生命的诞生到人们在不同制度下的婚姻,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有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人口渐渐增多,人类渐渐的形成甚至更加完善.可以说两种生产都对人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并且透过两种生产看到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性别分工与市场分工是两种不同的劳动制度体系。互补合作的两性分工不同步地进入市场制度。市场分工制度对劳动的评价有缺陷,低估或忽视了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再生产中的贡献,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但市场分工制度的发展从技术与制度上为女性进入社会劳动体系创造条件。市场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是缩小性别分工鸿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大主体构成 ,二者社会角色的充分展示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本。时至今日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遇到的巨大阻力远远超过男性。究其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世俗礼法已使人们习惯于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二是“约定俗成”的女性家庭角色阻碍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发展 ;三是社会氛围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间的难以协调性给女性充任社会角色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正视女性的社会价值 ,积极营造女性参与社会实践的宽松氛围 ,才能使女性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归结到底是人的问题。在传统的生态文化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以人为本”,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的观念对立,强化着人类存在的反生态本质,从而导致生态的反向发展;二、“物我共生”,主张“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消灭主体价值,以最终实现人类的幸福。所以,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与伦理问题。自然,两种不同的生态文化伦理,必然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后果,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文化开始。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把人自身的生产纳入社会生产系统中,使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贯穿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进而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另一方面恩格斯探究女性受压迫的私有制根源,并强调女性解放只有通过变革私有制、参与公共事业及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才能得以实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蕴含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妇女解放思想对于推动新时代均衡两种生产发展,深化社会性别平等实践、改变传统家务劳动的低质观念,以及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处于权力、社会地位和话语等多重边缘地位。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而女性文学的真正兴起,则是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文学凭借历史的机遇实现了两次群体性活跃,并在20世纪末构筑了集体狂欢式的辉煌。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三次高潮的分析,描绘中国女性意识从初步觉醒到走向成熟的漫长道路,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类双性文化的同步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新全球化时代,女性身份愈来愈碎片化、流动化,女性身份的实现越来越艰难。在新全球化时代女性身份具有多样性与策略性,女性共同体具有假定性与有限性,但“妇女”作为女性身份存在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发掘女性在新全球化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未来,并不仅仅是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现女性自身的超越.女性深受其害的男权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物权社会,这种社会贯彻着决定论和机械论,两性的自由发展都受到了限制,两性差异被绝对化,因而造成了人类的分裂.思想创造人,女性的思想决定了女性的行动,并最终决定了女性问题的解决.女性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一种女性的哲学,才能获得思想上的主权.唯有如此,女性才能够在历史与社会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女人本性的自觉思考,无情地鞭笞了男性中心主义;而卫慧在作品中把女性的身体抽出来,作为作品关注的中心,通过对女性身体的关注,阐释自己对女性问题的独特理解,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女权主义者应认真思考从传统的女权主义者关注性别歧视发展到关注全部人类压迫制度,它要求实现建设性的而非边缘性的人类关系。这样的理论是基于否定男女的二元对立,尊重全部神性即宇宙的经验,不再把目光局限于男女二元对立的书写。  相似文献   

19.
体育审美价值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做为一种文化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历史成果。现实体育审美价值所表现出的矛盾和冲突,从根本上割裂了人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相一致的整体性。体育应以人的自我生命意识综合开发为目的,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审美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抗抗《作女》从女性视角出发,观照自由经济时代一群现代女性通过有声有色的"作"来实现自我解放和生存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超越了单一的性别视角,密切关注两性世界的生存状态,试图建构一种男性、女性互为主体和谐共存的社会性别模式。尽管这种理想带有乌托邦色彩,但却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从这个层面来说,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